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4)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4)(1/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4)

    相比之下,上海要比北京开放得多,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派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迷恋。80年代,上海电台就开始介绍西方流行音乐,上海中唱办的《音像世界》成了当时唯一一本还能介绍点西方音乐资讯的杂志。

    不管怎么说,人们还是能通过各种渠道听到欧美音乐。而最先接触到的欧美音乐往往又是最流行、最好听的,这勾起了人们对欧美音乐的好奇心,至少它听起来比较人性化,能直接进入到人们的心灵。但是,不管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还是当时负责审批进口音像制品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和文化部,对欧美音乐的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能进口或引进的产品不仅单调,而且听起来并不过瘾,这些引进完全不是按照市场来进行的。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口磁带的出现恰如其分地弥补了中国歌迷们的内心饥渴。

    在打口磁带出现之前,我们搞到音乐的渠道比较单一。后来,经常去中图门市部的人慢慢形成了一个小交易市场,大家没事就把自己复制的磁带带到那里交换,时间大约是1990年和1991年。虽说中图引进的品种不多,但是中图每两年举办一次进口音像制品展,每次音展国外公司都会给中图一批样带,后来,中图便把这些样带陆续拿出来处理。进口磁带每盘价格在10至14元,这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如果你能买到一盘,在中国可能就是唯一的一盘。于是买到的人会给没有买到的人复制,互相交换。那时候,找一台很好的录音机复制,找一台很好的复印机复印封面成了我们最高的追求。我们都喜欢用夏普777复制,效果极佳,信号损失小。而对复印机的要求也高,复制出的封面看上去纹理清晰才行,然后把封面剪下来,折好,塞进索尼、TDK或万胜磁带中,感觉和正版没什么区别。我们通常就是互通有无,很少有靠这个卖钱的。

    1990年,我第一次去上海。之前就听上海朋友说,上海中图门市部也有类似的交易,到了之后,发现的确有不少人复制大量的磁带在门市部门口兜售,上海人管这类人叫“拷兄”,复制的磁带价格在5至10元不等。上海不愧是一个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