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3)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3)(1/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五章(3)

    打口音乐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恰好也是中国政治、经济的转型期。记得在1992年的某一天,我还在一个行政机关做职员,上午,我们开会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午,我就和一个买打口磁带的人约在单位门**易,下班后我跑到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东单门市部门口,那里是打口磁带交易的据点。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确定,使我们有机会能听到更多的打口音乐。

    在打口磁带出现之前,我们听欧美音乐的渠道相当窄。那时候北京有几家比较大的音像店:中图门市部、王府井外文书店、王府井北京音像书店、琉璃厂华彩音像店、珠市口音像店……在这几家北京地区最大的、品种最多的音像店里,很少能看到欧美流行音乐。音像制品主要以古典音乐、轻音乐为主,流行音乐最多不过是希腊歌手娜娜?莫斯科利(Nana Mouskouri)、美国歌手尼尔?戴蒙德(Neil Diamond)或者英国乐队“影子”(The Shadows),那些唱片一直摆在橱窗或柜台上,天长日久,上面积了一层灰。来买唱片的人几乎不知道这些人的音乐是什么样子。当时比较流行的是詹姆斯?拉斯特(James Last)、保罗?莫里亚(Paul Mauriat)或曼托瓦尼(Mantovani)这样的轻音乐团,或者是喜多郎(Kitaro)和让?米歇尔?雅尔(Jean Michel Jarre)的电子音乐。那时候的人们,几乎不知道外面还有“滚石”或“披头士”,更不知道现在歌迷嘴里滚瓜烂熟的朋克、重金属、布鲁斯……这样的名词。

    媒体在介绍西方流行音乐的时候也显得非常慎重。当时介绍音乐的节目只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调频立体声节目,内容以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为主。1986年以后,轻音乐的内容多了一些,除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