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无后为大 > 潜入迷宫以后

潜入迷宫以后(1/2)

    潜入迷宫以后

    惊叹伴着困惑:该如何挖掘婴孩时期的心灵密码?如何了解孩童世界原始的、隐秘的行为逻辑?

    每个孩子都有过试图探寻自我的阶段,我也一样。尤其是接触到西方先哲那句醍醐灌顶的“认识你自己”,十多岁的我赶紧去照镜子。镜子说,“自己”是一个神情木讷的孩子,人模狗样地戴着“两道杠”;再往深层观瞧,“自己”文字功底还成,抱有相关的宏图大志;再往深层观瞧??没法深入了。那个年纪,自我认知的意愿与能力很不匹配,不得其门而入,只好作罢。

    重新对“认识自己”以及人的深层意念、行为逻辑感兴趣,是最近几年的事。因为许多事情让我觉得好奇,比如为什么我曾经抱有狂热的爱国情怀、为什么几天不上网就焦躁得不行、为什么偏偏对自家的小狗不够友善,当然也包括—人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孩子。

    不久我就发现,自我认知也没那么难嘛,需要的只是你绕过道德教化、世俗价值观、虚荣、胆怯等树丛,始终对人自身保持诚实的追问。顺便提一句,如果没有这种探秘之旅,我不会发现爱是一个那么可疑的字眼儿,不会发现生与不生的终极指向都是自私的。

    我在追问中发现,人活一世,其实全在为三个字奔忙,那就是“安全感”—很遗憾,这与其他动物别无二致—通俗地说,就是维系这条性命的愿望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次级欲求。为了寻求安全感,人们走向教堂寺庙;为了寻求安全感,人们依附于国家或组织;为了寻求安全感,人们遵命于既有经验。

    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安全感不仅包含求生欲,还派生出一个重要的分支—能力认证,通俗点儿说就是要证明自己有能力生存下去,活得要比某些可参照的同类强,随后它的枝桠上长出了这些:成就感、占有欲、虚荣心以及其他类似的心理需求。

    作为思想的动物,每个人都有必要潜入自我的心理迷宫,假如准备与下一代相处,心理学尤其是绕不开的。

    诚实地认识自我的妙处是活得坦然了,人格分裂的程度大大缓解。不过探险的过程还真是惊心动魄啊,需要豁出老脸,拿出全部的勇气,还要有一根筋的劲头。

    人,其实哪缺少这些品质啊,比如在贪污受贿的时候,在偷坟掘墓的时候,在拆除“钉子户”的时候??但是,要他转而面对自己,就腿肚子转筋了。

    尹建莉经常要接受其他家长的咨询。这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烦恼多多,比如孩子“厌食”、“多动”、“逆反”等等,尹建莉在剖析之后发觉,其实问题都出在家长的心态和教育理念谬误上。自然而然地,她会要求家长自己作出改变,比如修正自己的权威意识、适度的无为而治等等。多数时候,家长们会流露出反感甚至气愤之情,他们想的只是如何更好地控制孩子,根本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何况是原则问题。

    睿智如尹建莉这样的教育者,面对许多糊涂家长也是一筹莫展。成年人大多已成为可怕的经验主义动物,而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大多是童年打下的根基,对他们的说服和引导,比教育孩子难上千百倍。

    为了查资料,我曾在西单图书大厦的心理书序列前流连,出乎我意料的是,心理学(尤其是针对家庭教育的)热到这个地步,好几列的书架,足有“巡洋舰”公交车那么长。这表明,人民群众对心理认知的热情还是蛮高涨的嘛。而让人泄气的是,看看书名,它们大多都贴着这个浮躁时代最经典的标签:简易、速成,大全。不仅如此,在市场诱惑之下,作者大多要逢迎家长的心理,贩卖一些在原则上就已谬误的观念。

    书架浩荡,那类科学、严谨的心理学经典却寥寥无几。

    以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