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胆铜法(2/2)

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

    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社会发展很快,铜的需要量很大,因此需要一种见效快、成本低的方法制取铜。胆铜法的问世引起北宋政府的重视,很快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到南宋时期,利用胆铜法生产出来的铜已经占全国铜总产量的85%以上。在《宋史?食货志》记载了宋代所采用的胆铜法中一种具体操作方法:“以生铁锻成薄铁片,排置胆水槽中,浸渍数日,铁片……上生赤煤”。赤煤就是铜,这说明,人们已经根据不同情况掌握了合适的浸铜时间。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偶而看到铜出现在铁片表面,还十分惊讶,当然就更谈不上应用水法炼铜的原理来生产铜了。直到16世纪,胆铜法才引起欧洲人的注意。

    胆铜法是中国对世界冶金技术的伟大贡献,不仅在冶金史上,在化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