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十进计数制(1/2)

    十进计数制

    没有十进位制,就没有现在这个记数统一的世界。

    ——李约瑟

    “逢十进一位,逢百进二位,逢千进三位”,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记数方法,已经成为当今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它的发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人类从古至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考古证明,最晚在商周之际,中国的计数法已遵循了十进制。而最晚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国人已经在熟练地使用与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十进制笔计数法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十进制算筹计数法。

    中国古代有两个同音的算字,一个是我们现在常用的“算”字,表示数据计算;另一个“算”表示的是作为算筹的小竹棍,后来则演变为至今仍在使用的算盘。当时的十进制记数法就是在以上两个“算”字基础之上的各种运算,它比当时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希腊采用的计算方法都要先进。

    利用十进位制记数法,中国古代数学家完成了实数体系的建立,能够任意地逼近实数。所以,中国古代数学对于近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另外,中国古代数学的计算还可以逼近无理数,甚至于开平方。

    印度也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十进制的国家,但比起中国至少晚了1000年。印度直到6世纪对10的倍数如20、30、40等仍用特殊的记号表示,7世纪才有采用十进制记数法的确信证据。现在通用的1、2、3等所谓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大概在11世纪才传到欧洲。

    在欧洲,法国是使用十进制最早的国家。1799年,法国政府提出了采用十进制度量衡单位的规定。1840年开始在全国普遍使用十进制。比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