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指南针(1/2)

    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人民对于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杰出贡献之一。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我国最早关于使用指南针的传说是4000多年前的黄帝。据说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打仗时,由于发生大雾,黄、炎部的士兵们认不清方向,吃了败仗。后来,黄帝造出了一种指南车,能在雾中认清方向,终于打败了蚩尤所率的部落,成为中原地区的统治者。我们自称“炎黄子孙”也就从此而来。

    一个传说,不见得可信。指南针的发明应该建立在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上。有史记载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战国时的《韩非子》中提到用磁石制成的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中也有关于司南的记载。

    司南由一把“勺子”和一个“地盘”两部分组成。司南勺由整块磁石制成。它的磁南极那一头琢成长柄,圆圆的底部是它的重心,琢得非常光滑。地盘是个铜质的方盘,中央有个光滑的圆槽,四周刻着格线和表示24个方位的文字。由于司南的底部和地盘的圆槽都很光滑,司南放进了地盘就能灵活地转动,在它静止下来的时候,磁石的指极性使长柄总是指向南方。这种仪器就是指南针的前身。由于当初使用司南必须配上地盘,所以后来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司南有几个缺点:第一,它采用的是天然磁石,这种磁石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在敲击或受热的情况下容易失去磁性;第二,它比较笨重,不便携带,使用时必须要有光滑的铜盘;第三,司南所用磁石的磁性较弱,在和铜盘的接触中摩擦较大,故而所指的方位常出现偏差;第四,运用司南时一定要把铜盘放平,这点在海上很难做到。正因为司南有这些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