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怀炉(2/2)

真是事务纷繁,忙得不可开交。在这种情况下,胃病一旦发作,如果只是一般地服药和按摩,已不能奏效,所以在12日有“用怀炉温之”,次日又有“仍用怀炉温之”的记载。

    这怀炉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让我稍作介绍。

    上海的冬天,室内往往比较寒冷。用暖水袋,维持不了多久,顶多一小时就会变凉。经常灌装热水,又比较麻烦。当时虹口一带的日本药店,除销售药品外,往往有这种怀炉出售。我在家里见过两种:一种有眼镜盒那么大小,但稍许厚实一点,用镀锌铁皮压成,外贴黑色绒布。所用燃料,是把优质炭末紧压成圆棒形,直径约为2厘米,外裹薄纸。打开匣盖,中有容纳炭棒的圆槽,并有小齿条可卡紧,以免移动。据说,每根炭棒可燃三小时。可是母亲用火柴点燃以后,不消多时即熄灭。屡点屡灭,只好弃置不用。我也偷偷试点过几次,结果一样,也不成功,所以未见父亲用过。这大概是由于产品没有“过关”的缘故。

    另外一种,炉体呈扁平长方形。厚仅1.5厘米,电镀克罗米(镍)。匣盖竖开,下半段可以灌注酒精。有一根石棉制的炉芯,用火柴点燃后,芯子就发出萤萤绿光,盖上匣盖,让其在内部徐徐燃烧。匣盖刻有图案洞孔,借以流通空气,散发热量。这时炉体逐渐灼热,外边套上黑色天鹅绒的紧套,放进怀中,可以维持数小时之久。现在市场上有时也有这种怀炉出售。见到这种东西,使我不禁产生联想:每到晚上9、10点钟,我已是早入梦乡,父亲却在这漫漫长夜、寒气袭人的环境当中,带着疾病,仅用怀炉带给他些许微温,满腔热情地为理想世界的到来贡献着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