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四章 怀炉(1/2)

    父亲致命于肺病,但在生前经常折磨他的却是胃病。但这胃病并不是因与章士钊打笔仗才发作的。听叔叔周建人讲,父亲年轻时本来很健壮,难得见他生病。他得胃病最早的起因是少年时代赶乡考。考场距家颇远,有钱人家的考生雇了乌篷船去,而父亲家贫,只能靠步行。入场时间又在半夜,要在家里吃了晚饭赶去,随身还得带考篮,上面放着笔墨砚台和食物、小板凳之类。而同伴中大都20多岁,有的已是他的叔叔辈,他们腿长跑得快,加之出发前有个同伴定要先洗了脚才走,等洗完脚又听说考场门快要关了,因此大家只能大步奔跑。这可苦了父亲,他年少跑不快,只能一路硬拼着。但他刚刚吃饱了饭,哪里经得住这种剧烈的运动?由此落下了病根。

    到他18岁那年,带着祖母筹措的8块盘缠,辞别故乡,来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每逢严冬,衣服单薄,只能买点辣椒下饭,借以取暖,使胃部不断受到刺激,加以中年以后,牙齿又全部拔去,装以义齿,咀嚼能力衰退,这就更加重了胃的负担。因此胃病常犯,困苦不堪。每当这个时候,胃部强烈痉挛,从外面抚摸,好像一块硬团,坚硬如石,疼痛异常,良久不得稍缓。那时我已稍稍懂事,每见他疼痛时用转椅扶手顶住上腹部,长久不动,以求减轻痛楚。母亲看得着急,有时便用手掌替他轻轻按摩。

    即使胃病发作,父亲也不停止工作。以1933年12月10日至16日为例,从这一周的《日记》来看,差不多每天都有“胃痛”的记载。但是,在此期间,他照常接待客人,购置图书,撰写稿件,答复来信,修订旧书,参观美术展览,以致“得西谛所寄《北平笺谱》尾页一百枚,至夜署名讫,即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