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23)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23)(1/2)

    第二章 现实主义电影道路的迷失(23)

    第四,“人民性”呼唤着中国当代导演关注表现人民的痛苦与愿望。与电影相比,“人民性”美学原则在文学中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现,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新现实主义”冲击波,谈歌的《大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李佩甫的《学习微笑》、隆振彪的《卖厂》等等表现底层民众的的艰难生存状态,达到了历史上现实主义的灵魂深处,“人民性”美学原则在文学中得到了回归。中国目前面临着各种形形色色问题,导演不应该一味沉陷于个人主义的趣味风格之中,见死不救,见难不理,缺乏应有的艺术道义感与人民性。时代的**,穷富的分化,环境的破坏,道德精神的滑坡,钱权的过度崇拜。物质的过度消费等种种令人忧虑的社会病症,都需要我们的导演去发现,去记录,去揭露,去斗争。电影不单是小资的个人玩赏喜乐,你生活在这个时代,选择了大陆中国,你就理应担当起一份文艺工作者的责任,理应想民众所想,为民众所急。我们期待着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奥运会后能够回归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站在“人民性”的一边,拍摄出更多经济、实用、感人、清新的真正的“中国人民”的经典电影来;期望第六代具有个性的导演们在追求独特个性的同时,将“人民性”与电影风格结合起来,犹如王全安《热娜的婚事》,达到艺术表现与人民性的精神内涵相统一并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双赢;更期望“80后”的后生导演们不要一开始就“关起门来造车”,将自己对电影精神的追求真正融入生活之中,融进人民之中。

    总之,我国现实主义电影道路发展非常曲折,从电影发端受“五四”新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