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庄论道 > 四、庄子论人性(6)

四、庄子论人性(6)(2/2)



    纯,是没有杂质。丝质品的没有杂质,就是纯。

    粹,也是没有杂质。原义是谷物中没有不良的成分。

    素,是事物天然的状态。素的本义是没有涂上颜色,也就是本色。

    朴,是事物原本的状态,是没有经过加工,没有人工的修饰。

    《天道》篇讲: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人的本来的状态,也是人天然的状态。这是一种超然的状态,是一种无为的状态,也是一种超越的状态,是人类最初所具有的状态,但同时也是道德的最高状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纯粹素朴,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本,也是天地万物之真,是天地万物之正,是人性之本、人性之真、人性之正,是人性的本来状态,是人性的本真状态,更是人性的正常状态。

    庄子在《天地》篇里讲了一个具体的例子:“百年之木,破为牺尊”。指生长了一百年的一棵大树,被人砍倒了,被人用来做了一个神像。“其断在沟中”,树枝及其他的一些材料被人丢弃不顾,变成一种废料。庄子说:“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牺尊是经过雕刻而成,又被涂上颜色,而树的枝干则成为废料,将这两者相比,当然一个美,一个丑,但从违背事物的本性而言,则是没有任何分别的。“然其失性,均也”。

    这棵树本来生长得好好的。它挺拔、苍劲,昂然于森林之中,迎风斗霜,它绝对没想着要成为一个牺尊,当然也没有想着成为废料。在人们眼里,成为一个牺尊,这是一种尊贵;成为废料,这是一种不幸。但是对于这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大树而言,成为牺尊和成为废料,是没有任何差别的,都是损毁,都是牺牲。就牺牲而言,牺尊并没有比废料多多少,也没有比废料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