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庄论道 > 四、庄子论人性(7)

四、庄子论人性(7)(1/2)

    四、庄子论人性(7)

    儒家提倡仁义,通过提倡仁义而救助人类,通过提倡仁义而维持社会秩序。在庄子看来,提倡仁义,不仅不能救助人类,不仅没能维持社会秩序,仁义本身反而成了残害人性的工具。

    在儒家看来,一个人为非作歹、社会秩序混乱,这是因为没有提倡仁义而导致的。而在道家看来,正是因为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性,他才可以去为非作歹,如果他没有丧失他的本性,他就不会为非作歹。他不会为非作歹,你又何必去讲什么仁义呢?

    所以,庄子在《马蹄》篇中讲:

    夫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一棵生长茂盛的树木,被人砍伐,才成为牺尊;一块白玉,遭受雕琢,才成为圭璋。人的道德,本来完好无缺,如果还是完好无缺,还需要仁义吗?还需要礼乐吗?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有大道,还需要仁义吗?

    残损树木自然的生长发育,将其制作成为一件器具,毁坏人的自然本性以使人行仁行义,工匠有其罪,圣人也有其过。圣人以仁义来救治道德,而仁义实际上正是残害道德的工具。

    在庄子看来,使人丧失其自然本性的因素有五个方面,这就是: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以及对于外在物的追求。

    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庄子在《天地》篇中讲:“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