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中的国学智慧 > 【第六章】儒家牡丹花式的王者:薛宝钗(11)

【第六章】儒家牡丹花式的王者:薛宝钗(11)(1/2)

    【第六章】儒家牡丹花式的王者:薛宝钗(11)

    宝钗为什么这么做呢?更深层的原因是,她不想揭人之短。《孔子家语》载:孔子要出门,但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门人们都说:“子夏家有伞盖,可以去借用。”但孔子说:“子夏为人吝啬财物。我听说与人交往,只有相互推长违短,才能交情长久;我并非不知子夏富有伞盖,只是担心去借,子夏不肯借,会使他吝啬之名更大。”这就是有名的“宣尼休假盖”。宝钗身上有种难以企及的儒家风范,就是这种“爱见人长”的品质。

    有学者把宝钗叫黛玉作“颦儿”,说是宝姑娘与林姑娘之间的“昵称”,当做宝钗陷害黛玉的重要指控证据。事实上,黛玉的字什么意思呢?《礼记?曲礼》言“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女孩子许嫁,行笄礼而后才会有“字”,所以闺女待嫁便可称为“待字”或“待字闺中”,“字”也因此有了“许配”的引申义,比如一位老伯伯看中了一个小伙子,于是“字以其女”,也就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红楼梦》中,宝黛初会,宝玉便送给黛玉一个“字”,后来这个“字”便得到贾府上下的认可,也得到宝钗的认可。宝钗年长于黛玉,本来是可以称名不称字的,宝钗称黛玉以字,说明了宝钗本人的风雅,也说明了她对黛玉的钦佩,更说明了宝钗对宝玉杜撰的那个典故的认同,对黛玉合于“颦颦”二字的气质的欣赏。

    其实,这里宝钗随口就叫出黛玉,而不是迎春探春,固然因为黛玉平时会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垂泪沉思,而其他人不会,但从一想其他人就是黛玉看,宝钗与黛玉又是何等亲密!

    还有一件,常被用来说明黛玉宝钗钩心斗角的是是非非。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看了宝琴的怀古诗后,宝钗先说道:“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黛玉忙拦道:“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有见过不成?那三岁孩子也知道,何况咱们?”探春便道:“这话正是了。”李纨又道:“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及至看《广舆记》上,不止关夫子的坟多,自古来有些名望的人,坟就不少,无考的古迹更多。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况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厢》《牡丹》的词曲,怕看了邪书。这竟无妨,只管留着。”宝钗听说,方罢了。

    论者多以为这里黛玉代表了先进思想,宝钗则保守反动,“两条路线不可调和”,黛玉宝钗“思想上的分歧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其实脂批早就指出了,庚辰双行夹批:“余谓颦儿必有尖语来讽,不望竟有此饰词代为解释,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