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生神学 > 第四章 汪维藩的神学思想(15)

第四章 汪维藩的神学思想(15)(2/2)

与煎熬”,把这个词放在马太福音24:21和路加福音21:23两节经文中,放在耶稣当时的话中,就可以理解耶稣所说“大灾难”只会降临到那些“长期偏行在悖逆的路上,走到悬崖而又不知或不肯勒马”的人或民族身上,也就是那些犯罪作恶的民族身上,因为他们“在对上帝的敬拜事奉方面,已经成了一棵徒有枝叶而无果实的‘枯树’,它已不能满足基督的要求……它的被诅咒只能是一种咎由自取(太21:12-13、18-19,23:13-36)”汪维藩,刘美纯阵痛的起头——从“圣经密码”谈起金陵神学志,1998,35:12~18。

    《马太福音》第24章里出现过三次“末期”(太24:6、14)或“世界的末了”(太24:3),汪维藩指出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意是终点、末端、终极、终局、历史的终点等等意思,英文译为“the completion of the age”,直译为中文,应该是“这个世代的完满结束”。

    二、面对终局基督徒当有的态度——儆醒等候

    在汪维藩看来,人生的瞬间,可与神的永恒相连接,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神的儿女在现世因为信靠上帝,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接受上帝的主宰,而有份于上帝的永恒生命,那么今生就已与永生相接,就是永恒生命之开始。他说:

    “天国和永生都不绝对是将来的事,接受上帝的主宰和驾驭,这就是进入“天国”(The Royal Reign of God)之始;接受上帝无限超越、永恒的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进入“永生”(The Eternal Life)之始。”汪维藩基督教伦理与当代精神重建(上、中、下)见:汪维藩的博客——汪维藩的神学言说

    汪维藩说,面对人类历史的终局,基督徒所当做的就是:

    “警醒等候,敬虔度日,殷勤作工,随时准备站立在他的审判台前(参太24、25章,可13:33-37,路21:34-36)。”汪维藩基本要道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198529~30

    这是等候主来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状态。神的儿女既然有份于上帝的永恒生命,今生既与永生相接,就当“为永生度今生”,就当“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传12:13),就当遵行上帝的旨意,作成他的事工,把遵行上帝的旨意,当作永恒生命的饮食与滋养,当作永恒生命的**与充实,在今世儆醒预备等候主耶稣基督再来。他说:

    “中国信徒仍以爱的思念,盼望和等候基督再来,但不是静待人类历史毁灭的终局,而是向往万有的最后更新。他们仍在儆醒等候,但不是出自对人生的厌倦与怠惰,而是心存敬畏,忠于基督所托付他的事工。”汪维藩中国教会的某些神学变迁金陵神学志,1982(复)第2期

    由上观之,汪维藩的终极论既符合中国人注重现世人生的传统,又有基督教对未来的盼望,是一种辩证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终极论。他的这种终极论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又与西方当代末世论特别是莫特曼的辩证末世论不谋而合,莫氏认为新天新地不是指向另一个遥远和陌生的世界,而是当下这个被罪恶所腐蚀的世界的全然更新,人不应该只盼望末世天国而忽略自己在现世世界当尽的本分,反而正因为有明天的盼望,而更应该有能力去面对苦难,积极投身于改造世界与社会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