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3)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3)(1/2)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3)

    事情发生于一次朝议,议题是讨论是否答应匈奴提出的和亲请求。

    博士狄山认为和亲为佳,武帝请他做一详细的说明,这名儒生引经据典回顾历史来展开论证。兵凶战危,故而不可以屡次发动战争。高帝也曾想讨伐匈奴,结果却困于平城七日七夜,从此对匈奴改用和亲政策,确保了高帝、惠帝、吕后二十多年间国家太平。文帝想征伐匈奴,结果只是使得北部边疆遭受战乱之苦。景帝自吴楚七国之乱后再未考虑兴兵作战,是因为深知战乱荼毒天下之深。陛下即位以来已经数次兴兵出击匈奴,现在国库空虚、边境残破,如此看来和亲是当前最佳的选择。

    武帝未置可否就转向御史大夫张汤询问意见,张汤的回答简洁而近于野蛮,“此愚儒无知”。如此武断又无任何理由的断语自然惹怒狄山:我本来就是愚蠢的忠诚,不过御史大夫张汤却是诈忠。你审理淮南、江都之案时执法残酷,离间皇家骨肉,使得其他诸侯王心中忧惧,由此而论我确定张汤就是诈忠。

    且不论狄山主张和亲匈奴是否为高明的建议,观其详细论述之辞可以确定绝非信口开河,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狄山、张汤两人的言行正是对武帝的态度拿捏有所不同的反映,也是儒生和文法吏行事风格差异的反映。张汤对狄山的论点不屑于认真反驳,一可见其当时地位之高,二可见其深知武帝绝不愿意和亲。{24}反观狄山确实有其对国政的具体思考,且并不会过多考虑武帝的倾向。认为和亲为便、治理诸侯王太过严酷,狄山就坚持己见而不愿揣度武帝心思做迎合之举,这正是儒生独立人格的体现。唯一不够聪明的地方在于,面对张汤的野蛮否定时,狄山的反唇相讥看似针对张汤实际却将矛头指向了武帝。要知道,淮南、江都等案无论其残酷与否都是秉承武帝意志而为,武帝听出了狄山有意无意的话外之音。

    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