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3)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3)(2/2)

年来的帝王历练,武帝不再是那个喜怒形于颜色的莽撞青年,他早已不会因为言语不合就擅动杀伐之威。杀机已动却平静如水的武帝再次转向狄山,我要是交给你一个郡,你能够制止匈奴侵掠这个郡么?狄山的自知之明在于他清楚作为儒生自己长于理论争辩而短于具体实践,于是就老实回答,我没有这样的才能,做不到。武帝继续问,如果是一个县呢?狄山还是自认为力有不逮。武帝并没有停下的意思,那由你来镇守一座边塞城堡呢?对话至此,狄山感受到了武帝言语中冰冷彻骨的寒意,继续推辞即刻就会引发武帝的暴怒招致杀身之祸,无奈之下硬着头皮答应,一座边塞城堡的话可以。武帝当廷任命。儒生狄山在赴任一个月后,即被匈奴斩去了首级。

    张汤与狄山的这次冲突,正是文法吏和儒生官吏间冲突的具体化,再考虑到此时的张汤虽为御史大夫但事实上已经在武帝纵容之下架空了丞相,代行其职权,则如此结果明确显示:武帝一朝乃是文法吏占上风。

    但要以为本朝偏重文法吏或者儒生中的某一群体那就大错特错,事实是天子从未偏废而是兼采文法吏与儒生各自所长为帝国所用,并且注意两者的平衡。武帝、宣帝时文法吏为盛,时为太子的元帝即建议需要注意重用儒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儒学大盛,太学生员额达到三千,但仍然注重吸收文法吏进入官吏群体{25};世祖刘秀重建帝国于洛阳,其功臣虽名为武将而多近于儒者,开国之后多数被世祖斥退,一来保全功臣,二来也是贬抑过于泛滥的儒生而为文法吏空出足够的位置{26}。故而本朝征辟用人的依据就有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休,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27}。”其中第二项专取儒生,第三项则是专取文法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