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2)

第四章 至尊者的罪身——张汤之殇(22)(2/2)

的精神与现实{23}。

    所谓文法吏或称刀笔吏,乃是战国以降按照法家理论培养形成的一种行政官吏,其最大特点在《韩非子?定法》篇中曾有绝佳描述“吏不必贤,能守吾法而已”。换而言之,法家只需能够严格执行法律法令的行政工具,而不需、甚至不许官吏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文法吏的特点是为政严酷猛烈而且立竿见影,形成维系庞大帝国行政运转的基础。本朝开国元勋中“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酷吏中赵禹、张汤、杜周、严延年、尹赏、李章、黄昌等人亦起自刀笔吏,其他名臣如薛宣、路温舒等同样起自文法吏。

    元光二年(前133)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国策,儒生作为一个群体开始大规模进入帝国官吏集团,帝国纯而又纯的文法吏现象从此改观。儒生以儒家经典为知识背景,强调为政以德,少有熟习法律法令和帝国行政程序者,但更为看重对民众施以道德教化。儒生不完全视自己为统治者的工具,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以社会道德和民众利益的实际代表者自居,庞大的帝国不过是其实现理想的载体而已。因此,这批人从政的强烈使命感和独立人格绝非文法吏所能及,本朝名臣董仲舒、公孙弘、冯立、兒宽等可为代表。

    事实上,武帝时期朝廷存在三种类型的官吏:一为黄老学派官吏,二为传统文法吏,三为新进儒生。这三类官吏在出身阶层、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入仕途径上不同,在行政理念和治民模式等几乎每一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景帝时期黄老学派统治帝国,执掌政权的周亚夫坚决不愿启用赵禹,这是黄老学派官吏对文法吏的排斥;武帝时期汲黯几与赵禹、张汤势不两立,还是体现出黄老学派官吏对文法吏的排斥;而汲黯非毁丞相公孙弘,则是黄老学派官吏抵制儒生官吏的明证。文法吏与儒生的对决也无日不有,最为著名者则是张汤与博士狄山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