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仕途的玄机 >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6)

第一章 书生治国悲剧——帝师晁错(16)(2/2)

务陪同老师等待死亡的到来,他只能重新选择可以依靠的力量,当对方提出以晁错乃至其家族的性命为合作的条件时,他别无选择。

    晁错削藩的政策主张是正确的,忠诚谋国为他博得了当时乃至后世极高的赞誉和极大的同情。参加平叛之战的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觐见景帝时,景帝问他,你在军中的时候,吴、楚听说晁错已死,是否有罢兵的意向?邓公回答,吴国造反蓄谋已久,不过因这次削藩引发罢了,打着诛晁错的旗号,其实本意不在于此。我现在担心的是,天下臣子再不敢为陛下进言献策了。景帝问是什么缘故。邓公的回答毫不客气,晁错忧国忧民,担心诸侯势力尾大不掉,所以奏请削藩,这是国家万年之利。刚一执行就被冤杀,这是封住了忠臣的口而替敌人报仇,我觉得陛下此事做得不够明智。面对如此冒犯,景帝没有生气,长叹一声承认失误,你说得有道理,我很后悔!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武帝即位后,朝廷大臣回顾七国之乱,都为晁错之死鸣冤惋惜。昭帝始元六年(前81)二月召集的盐铁会议上,帝国精英正式肯定了晁错的削藩政策是“为万世虑也”{27}。

    晁错的政治目标最终借助他人之手达成。

    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将几个叛国的土地分封给了许多皇子,景帝三年(前154)天下六十二郡天子自领四十一郡,另外十九诸侯王国中十七国各领一郡,江都国、庐江国各领二郡{28},帝国中央从此赢得了对诸侯国压倒性的优势。国土已经被削减的诸侯王和新封的诸侯王,都受到帝国中央更进一步的强力控制,“景帝中五年(前145)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王国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以及财政权收归中央,同时裁减了王国官吏编制规模,降黜了其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