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坏世界研究 >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的期望值(4)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的期望值(4)(1/2)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与对话的期望值(4)

    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他者?这是进入深刻问题的第一步。把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强加于人就不可能理解他者。人们通常把理解他者的实地研究称为人类学,可是人类学也正是歪曲他者的一种主要方式,因为它试图发现的与其说是尚未理解的新事物还不如说是自己对新事物的想象,正如艾柯说的,当年曾经有无数西方人在神秘的东方“苦苦寻找”西方人幻想的独角兽。这是个深刻的暗喻,它说明人们在他乡寻找的只是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Umberto Eco:Ils cherchaient des licornes41422001Nice,France。萨伊德反对西方替东方塑造形象的“东方学”文化帝国主义行为,试图把强加给自己的说法给“说回去”(unsay the said),就是顺理成章的反抗了。格尔兹改进了理解他者的方法论,他利用赖尔(Ryle)最先倡导的“浓描”法,对他者文化的“地方知识”进行本地语境化理解,试图按照他者去理解他者Geertz:Local knowledge,198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w York。这种从普遍知识向地方知识的知识论转向,似乎能够提供有关他者更为准确更多细节的信息,但仍然不足以解决理解他者的问题。理解人与认识物,很有些不同,人有话要说,因此,真正的理解必须是对话的结果,因此,对话先于理解。借助对话而使双方的思想得以被质问与讨论,然后共同创造出来的新观念才是理解。理解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也不仅是双方互相的知识,而必须是合作的作品,这才是问题之关键。

    在此涉及一个老问题:何谓知识?至少存在两种知识:描述事实的知识与参与命运的知识。科学是描述事实的知识,目标是真理;人文是参与命运的知识,目标是幸福。人文知识不能以科学描述事物的方式来生产,而必须与被研究者进行“商量”,就是必须考虑他人的价值观,因为幸福是与他人商量的结果。他人不是物体而是一个创造者,所以对他者的知识永远不像研究石头,能够仅仅通过细节描写去决定,更重要的是由他人对我们对待他的方式做出的反应来决定。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如果我们友好对待某人,就非常可能会发现他是友好的人,而如果漠视甚至侵犯他,就会发现他是敌意的。可以看出,他人这个事实是活的,他人的性质是在变化中的,他因我们的变化而变化,他人的性质是我们诱导出来的,“我”存在论地规划了“他人”,反之亦然。这正是人际关系存在论的理解:某人的存在,自己或他人,并非直接就是“如此这般的”,而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被创造出来的——传统存在论的句式“是其所是”并不对所有事物有效,至少对人是无效的。所以说,在这里,存在论的根本问题不再是to be而变成 m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