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人本色 > 第十五章财政体系(3)

第十五章财政体系(3)(2/2)

。大钱只在首都流通了一段时间,而且是以实际价值而非票面价值流通的。

    货币面值小,付款不方便使得纸币在中国相对较大的城市和乡村得到使用。这些纸币是由私人银行家或“票号”发行的。纸币只在地方流通,不被政府保护或承认。持有者可以把它兑换成现金或是白银。政府要求发行这种纸币的票号遥证安全。为了防止地方发行票号的失败,政府要求这些票号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确保纸币的信用。这些票号失败倒闭的情况很少出现。这种纸币的必要性在于,每个银锭大约重4磅,价值70墨西哥银圆。铜板更不方便,一美元等于700个北京铜板。每个铜板的大小相当于美国的半美元。

    有两张北京的纸币,大的价值两美元,小的大约40美分。它们一半是书写的,一半是用木板印刷在薄、粗糙且结实的纸上的。为了防止伪造,每张纸币都放在专用的空白书页上,图章和画线随意地一半打在白纸上,一半打在纸币上。每一张都相应地标上页码和日期。这种方法看似粗糙却很有效。几乎没发现过伪钞。

    中国奇特的财政出现在1883年的北京。两个大银行的倒闭引起了小小的恐慌。这个警示的一个结果就是其他银行家都不愿意用纸币来兑换白银。他们愿意在原来的约定之上多付15%。这个约定是在一年内不兑换成现金。这种特殊的情况没有看似合理的解释。户部尚书承认他不能理解这种现象。持续了整整两年后,这种现象不能再任意发展下去了。政府于是要求所有的票号将纸币与铜板一视同仁。这个命令如同其他大多涉及财政问题的命令一样,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影响。只有在中国,人们在买东西时才愿意多付15%的现金。

    兑换票号在中国到处都有。他们承担各地汇款。

    在帝国政府的统治之下,所有帝国内的实际的和个人的财产都是属于皇帝——这位人民之父、中国大家庭的首领的。不分时间、原因和对象,他想要什么就拿什么。在这种理论之下,政府没有国内的债务,因为自己的东西怎么能算是借呢。在有特殊需要的时候,皇帝就要征收称为自愿捐款的税,然后授予这些高兴慷慨忠诚的子民荣誉头衔和学位。

    中国名义上的税率是很小的,没有突然的改变。土地税平均是每亩25美分。这样国家每年的税收超过150,000,000美元。这是所有政府收入中最重要、最优厚的一笔。盐是国家垄断的,也产生了大量税金。还有其他形式的税收,我就不再详述。可以说税收安排如此之好,没有人缴税太重,也没有人不缴税。每个人都被迫承担着政府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