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人本色 > 第十五章财政体系(1)

第十五章财政体系(1)(2/2)

受成色为98%纯银的货币。它被叫做“库平银”。政府按照这一标准来决定收入与支出。但是这一套标准对于民间的交易流通没有任何约束。政府也没有制定法律来规范每两银锭的重量与纯度。因此在这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中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为了防止个人在银子的质量和重量上做手脚,北京逐渐形成了五种不同的白银价值标准。第一种叫做“二两银”,也就是98两银子可以当做100两银子来使用,反过来说它比真实的重量少了2%。这是五种标准中最轻的一种。接着是“商业银”和“官银”,再就是已经提到的“库平银”。最后一种是现代改良的结果,已经使用了将近30年,用于海关进出口货物的征收与支付。由于一些原因,这一标准在质量上的要求比库平银还要严格。

    京城和其他地区所通行的银子标准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其他两个地区之间也没有统一的银两流通标准。除了官府的库平银标准外,全国不存在统一的衡量、使用银子的标准。标准的缺乏对于商业贸易的正常运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造成了不确定性。票号老板和长期与银两打交道的人对各个城市之间的银两标准都非常熟悉,都容忍了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

    很多事实表明,在中国习俗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规则。人们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双方没有事先达成协议的话,一些种类的买卖总是固定用某种标准的银子作为交易手段。比如在北京,房屋租赁可以用最轻成色的银子来支付,而对商家的赊欠要用商业银来支付,同样其他的账目往来则必须使用更重的标准来交易。这样的规则从何而来,谁也说不清常习俗并没有强迫一个人不可以在交易中要求获得最重标准的银子,但社会的惯例和道德最终会迫使他让步。经过漫长的争论和说服后,最后要求的一方都会慷慨地降低要求,接受通行的银价标准。大家高着嗓门,喊了老长一段时间。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尝试总不会有害处”。人们还是在心里相信这句话。

    政府对银锭的熔解铸造不加干涉。这个过程完全掌握在私人和票号的手中。银锭一般被铸造成椭圆形,看起来像是中国人穿的鞋子。因此外国人将它们称为“鞋银”。一般的平均大小和重量是50两一块银锭,但有时候也会铸造得小一点。这些银锭在日常买卖中一切割成一块块碎银,满足小额交易的需要。每块银锭都烙印着铸造者的标志和表明银子纯度的特殊记号。那些享有盛誉的商家用自己的信誉来保证这些标记的真实。上文已经提到过,中国的商人能够根据每块银锭的铸造方式准确地判断出它们的纯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