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三十章 再往后——没了(1)

第三十章 再往后——没了(1)(1/2)

    第三十章 再往后——没了(1)

    大清,进了博物馆了。

    不过货币自有货币的寿命,清亡后,龙洋并没有马上废除,仍在民间有效流通。新成立的民国只是增铸了孙中山头像银元,以及袁世凯等人的头像银元(袁世凯像银元,俗称袁大头),与大清龙洋“和平共处”了好长时间。

    总体来看,清朝的忠比较驳杂,各地还曾经铸过各种形状的银饼,其中吉林的一款是正方形的,堪称别致。

    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皇帝结婚,清廷还铸了“光绪皇帝大婚”纪念银币,也是很有现代特色的。

    三起三落的大清朝纸币

    清朝也有纸币,而且出现得很早。早在开国后不久的顺治八年(1651年),因为财政入不敷出,就仿照明旧制,印发了纸币“钞贯”。每年发行额控制在28万贯,连续发行了10年。因为没有滥发,所以很好地发挥了作用。

    这是清朝中央政府第一次发行纸币。

    只要发行者没有贪欲,不是想借信用货币搂钱,纸币的价值就不会大起大落,才会起到平衡流通的正常作用。

    第二次发行纸币是咸丰三年(1853年)。因为要对付来势凶猛的太平天国起义,财政又告吃紧,于是发行了两种纸币。一是“大清宝钞”,以铜钱尉位,又称钱钞,从250文到2000文,共分五等。

    二是“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又称银票,从1两到50两共五种。

    两种纸币都是用白皮纸印刷(据说是桦树皮做原料),左满文,右汉文,四周环绕龙纹。

    但是宝钞发行后势头不怎么好,很快就贬值,千文贬为了七八百文。

    最早提出建议“行钞法”并参与其事的户部侍郎王茂荫,后来几次上奏,说现行纸币没有准备金,不能自由兑现银钱,所以不能推广,这不是原来他所设计的方案。他说,如果商人看不到使用的方便,纸币是流通不起来的,

    哪知道咸丰帝看了奏章大怒,斥责王茂荫只顾为商人说话,不为国事考虑。随后,就把王茂荫调到兵部去了。

    这件事情,连马克思都知道,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注83里提到过。

    虽然不能自由兑换,但还是要部分地允许人家兑换,否则岂不是一钱不值?清廷管理钞票事务的机构,是宝钞局和官票所。

    后来有商人申请自己出资成立“总局”,负责推广宝钞和兑换事宜。

    朝廷居然答应了,但是由民营机构来代理货币管理,往往资本不足,总局只能隔日一兑换,每次只发100个号,每个号只能兑换100张宝钞。

    这哪里行?什么生意不都耽误完了!两个月后,总局就被撤销,由户部成立了五家“官钱铺”来负责兑换。这五家官钱铺的名称都是“宇”字打头,所以号称“五宇”。

    官方的兑换方式是: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