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3)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3)(1/2)

    第二十九章 国殇啊,哭吧(3)

    现在谁要是能弄到一枚,就甭出手了,当成你家的镇宅之宝吧!

    大清的银元和铜板成了送终钱

    晚清的金融问题,就是改变钱制,迫在眉睫。这可难坏了清廷的大佬们。

    铜钱是清朝的主要货币,一般老百姓日常都在使用,直接废了也不行。

    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它成为辅币,即信用货币。老百姓你就别管它足值不足值了,它就是个符号。

    可是,那就意味着要采用完全的金本位制或者银本位制,内囊空虚的清廷是根本做不到的。

    还一个办法,就是加大“面值”,让币值与铸造成本相称,不至于铸得越多越亏本。但是那样的话,老百姓就会将之视为铸大钱,只能引起恐慌,引发市场非理性涨价。

    要想让老百姓理解朝廷的苦衷,接受大钱,在清末那样的情势下,简直是鸡同鸭讲,同样也办不到。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是决定铸大钱。朝廷那几个人,长的也是人脑子,不会想出什么高招的。

    但是,这次的大钱有名堂,是铜元。

    给你变一变,不是铜钱了,是类似银元的铜元,给你一个心理暗示。这样,铜元的面值高一些,就可以避免大钱的嫌疑了。

    朝廷哄老百姓,就像训猴者哄猴子一样。明明白白地哄你,就听话吧!

    这个事,李鸿章、张之洞他们酝酿了多时,还有人拿了美国的“花钱”来做样子。最终老佛爷同意,于光绪八年(1881)试铸铜元,用的是进口机器铸造,采用的是进口洋铜原料。

    清政府一开始想把铜元作为银元的辅币,所以上面有“每百枚换一圆”字样,还有英文“ONE CENT”(一分)。

    这个铜元成色很足,紫铜占有九五成,余下半成是锌和锡,重量有2钱。铜元价值相当于当十,刻有龙纹,名称为“大清铜币”,老百姓俗称“铜板”。

    出铜板的时候,朝廷大佬们还战战兢兢,不知民间反响会如何。不料此钱一出,因为样式新颖,竟大受欢迎,没人把它看成是不足值的大钱。

    不久福建、江苏等省也都奏请铸了铜元,不过面值都是参照制钱作价,铸有“每枚当钱十文”字样,英文为“10 CASH”。后来广东的铜元也把面值改了过来。

    洋文上了中国的国家货币,这大概是第一次,毕竟是“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啊!

    三省发行铜元成功,获得老佛爷首肯,她还要求三省紧急调运十万铜元给户部,在全国推广,并指示沿江沿海各省都要仿铸。

    这可真是啊,换个花样老百姓就认!各省督抚无不狂喜,在利益驱动下,纷纷狂铸滥铸。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17个省的20多个忠厂铸了铜元。这跟过去大家都不肯亏本铸制钱的情形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