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2)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2)(1/2)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2)

    窝阔台攻破金国后,一批西域商人(主要是回鹘人)到中原来做生意。他们的拿手好戏之一,就是放高利贷。

    那时的高利贷叫做“羊羔利”。意思是:借出的本金好比母羊,下了羊羔,羊羔又长成新的母羊,如此子孙不断。我们现在都能明白,这不就是“复利”吗?也就是“驴打滚”的计息方式。

    这种“羊羔利”,可想而知有多厉害,几年间就可以完全摧垮一个家庭,民间深受其苦。

    窝阔台时期,不少大臣上疏要求为民解困。窝阔台采纳了这些意见,下令凡是借了高利贷的,都由官府代偿,利息只付到与本金相等为止。

    忽必烈即位后,继承了这一政策,只是将替民还债的范围,限定在贫苦百姓为缴纳赋税而借的债。

    当然,这样的好官,只在元朝之初昙花一现。整个元朝,社会道德是在往下走的。

    其实就在元初的时候,民风已经开始不大淳朴了,有一批泼皮无赖专门借钱给年幼的富家子弟,供他们挥霍。在借据上,泼皮债主利用借债人急于用钱的心理,往往把1锭写成10锭,100锭写成1000锭。等到借债青少年的父亲死后,泼皮债主就开始逼债,图谋夺取人家的家产。

    元朝皇帝曾经几次下诏,禁止这种敲诈勒索——仇富,也不能这个仇法!

    那时的官吏还经常向下属借钱花,然后依仗权势不还,下属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这情况在元朝大概很普遍,元成宗就曾下令,凡官吏向部下借钱用,都要有保人、立字据,到期不还要治罪。

    这一类无廉耻的事,在宋朝以前的各代几乎没有。

    元代统治者虽然表面上很尊重儒家,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儒家教育也很普及,但实际上知识分子地位并不高,当时就有“九儒十丐”的说法。

    知识分子在元代是“臭老九”,不吃香,礼仪道德那一套也就成了无用之物,再加上统治阶级不自律,社会风气的败坏也就无可避免了。

    华夏民族从根本上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应该说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此外元朝也有典当行,叫做“解质库”。这个情况,就连元杂剧里也有反映,剧里的富人往往都开着一家解质库,就像现在电视剧里的富人都是房地产开发商一样。

    从元杂剧看,商人的商业道德也开始一落千丈,坑蒙拐骗思想渗透了商人的骨髓。

    有的当铺在收抵押物时,给人家烂钞,人家来赎当,却要人家拿新钞来。人家当的是赤金,当票上却写成“淡金”。人家当的是珍珠,当票上却写的是“蚌珠”。人家拿来的是全新的衣服,却写成“污了的旧衣繁。到了赎当期,还要故意拖延日子,以便多收人家一个月的利钱等,不一而足。

    商家道德的堕落,说明社会总体道德已在崩溃,舆论、良心、法律,都制止不住这种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