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2)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2)(2/2)

坡了。

    元朝的寺院也开当铺,和宋朝一样也叫“长生库”,而且往往都能设法讨来一道圣旨加以保护。

    在元朝,没有势力背景的人,开不了当铺。因为有时候不法分子会把偷来的东西拿去当,当铺只要收了,就有可能惹上官司。只有背景强大的人敢开当铺,收了赃物,也有官府给罩着。

    这种情况很普遍,以至于中书省特别下了文件,鼓励民间开当铺,禁止地方部门以收缴赃物为名骚扰当铺。

    元代也有官营当铺,官家办的,就要好多了。官铺的名字都取得相当不错,叫“周急库”、“广惠库”什么的,经营宗旨也比较纯正,收取利息很低,是专门照顾贫民的。

    过去宋代的金银铺很发达,到了元代,统统改叫“银铺”了,说明银子在元代的使用量已大大增加。

    银铺的业务,和今天的首饰店差不多,是专营熔铸金银器和买卖金银的。因为元朝的银锭也是货币,所以银铺同时也是货币兑换点,老百姓可以用银子向银铺兑换出钞票来用。

    元朝曾一度禁止民间买卖金银,禁令期间规定银铺只能来料加工,不能自己生产银器出售。

    好了,关于这个短寿王朝的金融情况,我们就说到这儿了。

    读历史就有这个好处——从蛛丝马迹中可以读出历史的走向来。

    自从春秋时期起,我们民族就有“义利之辨”。讲信义和讲谋利,两者之间是有平衡点的,都不至于太过。可是到了元朝,人们视统治者为外来者,高层也不大注意道德建设,结果民间的消极反抗就表现为道德堕落。

    华夏民族中市井阶层的“小奸小坏”,就是在元代蔚为风气的。

    此例一开,汉唐之风的那种大气磅礴就一扫而空了。

    明朝金融的那些事儿要做大蒜、生姜那样的人

    我常有这样的感慨:在如今的职场,拥挤着太多迷茫的年轻人。他们拥有这世界上最可贵的财富而不自知,只是一味抱怨。

    他们的财富,其实比钱更值钱,就是——大好的青春年华。

    这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资源,是不会失而复得的资本。

    要成就大业、要轰轰烈烈地活一辈子,靠的就是这个。

    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生来嘴里就含着玉的命;但是古来的成大业者,草根的比例还少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彼可取而代之!”

    ——“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不都是古人的草根宣言吗?

    起跑线不平等,不是无所作为的借口。没有志气,才是贻误一生的致命伤。

    英国《人格》杂志的刊首发言人费昂格利,曾提出过一个基本观点——个性是有益于人类族群遗传和发展的隐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