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说钱 >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1)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1)(1/2)

    第二十五章 历史的暗讽(1)

    到元末的至正十年(1350年),两钞才同时停止流通,这时候的物价涨到了什么程度?一石米价比建国之初上涨了67倍!

    可想而知有多少民间财富,就这么被通货膨胀给“虚”掉了。

    两钞停用的第二年,就爆发了元末红巾军起义,也就是在这次起义中,出了一个朱元璋,要来收拾旧河山、抠新天地了。

    所以说,元末农民大起义是一场真正的“货币战争”。元朝的倒台,根子就在滥发货币上,把人实在给逼得活不下去了。

    以往的教科书,在提到王朝末代的大乱时,一般都从政治因素上来解释,说是因为“阶级压迫”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等。其实,封建社会的政治,从一个王朝开始就有问题,而触发它崩溃的,有时候却是财政危机、经济崩溃或者货币紊乱。

    元朝,就是玩货币把自己给玩死的。

    元大都后来成了明朝的首都北京。明朝人在北京的一个水路交通枢纽处修了一座桥,命名为银锭桥。

    这就是历史的暗讽吧?

    ——元朝总共才97年寿命,还比不上一位百岁老人活得长。在汉朝以后的几个大一统王朝里,它是最短命的。

    要是官库里有多少银锭,就发多少纸币,元朝,也许亡不了这么快。

    实事求是讲,元末的统治者当初也并没坐等崩溃,他们还是做了最后努力的。

    两钞的乱象,终于引起了元朝高层的注意,在至正十年,经大臣们讨论,在各地设立了“宝泉司”,发行了“至正交钞”,1贯值至元钞2贯。同时还铸了“至正通宝”钱,和历代铜钱并用。

    这是试图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至正交钞出来后,物价都要按照新钞票计算,市场最初见政府治理通胀决心挺大,也有所反应,以新钞标注的物价比至元钞标价压低了90%。

    也许是乱世已现,朝廷大佬都没什么心思了,这次新钞票制作得非常草率,只是在老版的中统钞背面加印了几个字而已。

    新铸的至正通宝,从小平钱(标准一文)到当十,有几个等级。最有趣的是,还出了一种“至正之宝权钞钱”,背面镌有“吉、权钞”字样和记值。

    “权钞”的意思,就是代表钞票。这说明,纸币在元末已经取得了本位币的权威资格。过去是纸币代表铜钱,现在成了铜钱是纸币的代用品了,两者位置互换。

    在权钞上,第一次出现了“五分”、“壹钱”、“贰钱五分”、“五钱”的记值字样。

    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铜钱价值单位,有人认为“钱”表示纸币的100文,“分”表示10文。但这次铸钱的时间极短,四年后,天下越来越乱,各地宝泉司也草草罢撤了,铜钱也不铸了。

    新出的至正钞,初衷是打压通货膨胀,但是,元政府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为了钱眼珠都红了,一发行新钞又是海量,结果物价再次飞涨,纸币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