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败笔 > 坍塌的古城墙

坍塌的古城墙(1/2)

    坍塌的古城墙

    2004年10月17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平遥古城瓮城外侧东部发出轰然巨响,在腾起的尘烟中,一段长约15米左右的古城墙突然坍塌了。

    坍塌墙面长15米、厚3米(总厚度5米)、高10米,上千块青砖落地。幸运的是,平遥古城南门历来游人稀少,再加上坍塌时间是在午后,并没有游人受伤。

    虽说坍塌处所在的南城墙是古城保护中最薄弱的地方,但就古城墙整体而言,年久失修是不争的事实。上次城墙修缮是1991年,耗资300万元。13年后,城墙上墙皮剥落、风化、裂缝的情况相继出现,南城门附近的墙体上就至少有4处裂缝存在,最宽达2厘米,长度约5米。在修缮较好的北城墙上,风化、剥落的迹象也随处可见。

    根据当地文物部门的情况通报,墙体倒塌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倒塌处墙体比周边墙体斜度小,不结实;其二,倒塌处外墙墙体酥碱重;其三,倒塌墙体内的夯土太松,出现滑坡现象,对外墙砖产生侧压;此外,倒塌处墙体砌墙技术不标准也会导致几百年后发生坍塌。

    由此,平遥古城墙是“古代豆腐渣工程”的说法在全国流传开来。

    应该说,历史文化名城即使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日常的管理保护还是由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来负责。因此,名城所在地的管理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态度和管理措施就和文化遗产的生死存亡直接相关。

    平遥坍塌后,不管是“自然倒塌”说,还是“古代豆腐渣古城”说,都认为古城的坍塌是时间惹的祸。按照他们的说法:古城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今天塌了,应该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虽然当时有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冬天之前一定会修复坍塌的古城,但他们若有若无的推卸责任的态度还是让关心古城的人们感到了些许的担忧。古城倒塌,今人与其责怪修了“豆腐渣古城”的古代工匠(姑且不论平遥古城是否真的就是豆腐渣工程),不如多想想自己在管理和维护古城工作中有哪些不足。

    2003年,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遇真宫发生火灾,使得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宫庙几乎烧毁殆尽。火灾发生的时候,遇真宫唯一的文物管理人员正在老家操持女儿的婚事。火灾发生以后,联合调查组成员、省文物局某官员虽然比较快速地赶到火灾县城进行调查,但该官员根本不是急于调查、了解情况,而是在宽阔的地方炫耀起了自己开车的技术。上面的例子虽是特例,但从细节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管理部门和具体负责文物保护、考察的工作人员显然并没有把文物保护放在心上,甚至调查文物被毁的原因还不如他炫耀车技重要。

    在城墙坍塌以前,平遥古城已经年久失修,城墙上有的裂缝能伸进一个拳头,城墙的坍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管理部门失职的集中体现。在近几年发生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的几个事件中,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