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五、欲说减负好困惑

五、欲说减负好困惑(1/2)

    五、欲说减负好困惑

    负该减,可怎样减,却让人困惑。

    有些学校为了减负,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好一番改革,比如规定老师留作业的量,重新设置课程,加大了美术、音乐等培养学生艺术感的课程的比例,时不时组织学生听音乐会,或请来社会成功人士做演讲,开拓他们的眼界。还有学校更是大胆,干脆完全抛却惯用的题海战术。而这样的改革,又往往以失败告终,那些敢为天下先,猾响应教育局“减负”号召的学校,也因升学率滑坡等因素,成为那些不支持减负者的事实案例,受到了领导的批评。理论上,减负的好处万万千;现实中,减负却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苦恼。个中缘由,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实际上,减负,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尤其在高考制度不改的情况下,以分数取人还是我们衡量人才的主要方式,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学生,所有社会人都在向这个标准看齐,脱离了这一现实情况的“减负”,当然无以为继。

    然而,减负虽然不能撼动高考之根,却也可以循序渐进地革除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弊端,为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到来扫除阻碍,抠道路。

    如果说革除现有教育的弊端是一首曲子的话,减负就是它的前奏。减负,减的是没有任何意义,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的重复抄写式作业;减的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威胁学生身心健康的补习;减的是繁冗拖沓的教辅材料,老旧沉闷的教材教法以及陈腐压抑的教学观念。就好比一片正待种花的土地,拔除了上面的杂草,就必须尽快将花籽种下,否则,你不希望看见的草,就会重又冒出头来。

    减去了机械式的作业,就要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创造性作业取而代之,兴趣激发了,作业之苦,就变成了作业之乐;减去了早晚自习和各个补习班,就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潜力;减掉了陈旧的教材,就要推出符合素质教育主旨的新教材。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出题人的水平总胰做题人的高。没有点创新精神的教师,留不出创造型作业,留创造型作业的技术含量又胰抄生词一百遍多得多。能不能挖掘出孩子的潜力,则要求教师要有一双伯乐般的慧眼,还要有相当丰富的教育心理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而设置新课程,编写新教材更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战略家般长远的眼光,精通本学科知识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减负,为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最终能否提高,关键是看我们身处教育一线的各位老师。因此,在减负的大潮下,提高教师素质是重中之重。

    减负时代下的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责任心。还要像改革家那般大胆,敞开心灵,拓展思路,发扬鲁迅先生宣扬的“拿来主义”精神,勇敢地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视作有独立思维的个体,如大禹治水般,采用疏导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留给学生们更多发挥的空间,彻底地摒弃“满堂灌”的方式。思维的遨游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这样一来40分钟的含金量将大大加强。

    应试教育留给我们的狭隘观念总会影响着我们的言行,如不有意识的对其进行控制,则再好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都不免由从素质教育的阵营中倒戈到应试上来。而卒观念不仅是学校、家长、老师的任务,谁都希望中国教育越办越好,因此,谁都有责任为教育的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良好的教育氛围,不是仅靠少部分人摇旗呐喊就能营造出的。

    应试教育的制度还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固守陈腐观念不放的道理,既然已经知道应试观念害人不浅,当然越早抛弃它越好,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在应试制度下成长为真正的人才,而无论是什么体制的教育,培养真正的人才一直是教育之本。任由应试体制摆布,即便嘴上念素质教育好的声音再大,也难逃不思进取之罪,只会为这个社会制造越来越多不会思考只会背书、不会创造只会考试的“废才”。所谓支持教改,只有化成行动,才算真的支持。

    减负之前,首先要解人们的减负之“惑”。“惑”可以帮我们发现改革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启发人们思考,有的放矢地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但同时,我们又不可任“惑”一直存在下去,因为它也是一种负担,它的长期存在,会绊住人们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