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减负,不是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四、减负,不是降低人才培养质量(1/2)

    四、减负,不是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古代,有两句关于学习的至理名言,一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前者强调学习的勤奋和刻苦,后者强调学习的兴趣动力。然而,令人回味的是,无论妇孺老幼都对前者知之甚多,诸如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历史典故都能侃侃而谈,一一道来。至于后者,能说出各中道理的人就少得多了。可见大家在学习之“勤”与“苦”上已达成了普遍的共识。

    中国学生,从来就不乏刻苦精神。中国的中小学生,往往是一家之中最辛苦的人,他们早起晚睡,下了学就写作业,直写到半夜三更,月坠星稀。他们没有双休日,法定的节假日也将他们排除在外。他们稚嫩双肩上的书包也比男女白领的坤包、公文包沉重得多。在“减负”大潮下,他们看见了“减负”之形,听见了“减负”之声,却没有享受到“减负”之惠。

    在日本冲绳县成立不久的梦星国际学校,无疑成了中小学生心中的理想学校。在那里,没有让人紧张兮兮的考试,也没有单调乏味的统一制服,没有事无巨细尽数包办的保姆老师,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课程,还要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习是充满乐趣的,被很多中国人遗忘得差不多了的“好知者不如乐知”被日本人当成宝贝,悄悄拿走,运用到实际的办学工作中,将教育做得有声有色。

    这边厢的中国,却陷在了教育的困顿中、“减负”的泥潭里。虽然从道理上,减负有助于我们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但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减负无疑是孩子们高考之战的一大威胁。很少有人敢亲身实践“减负”,那些排除众议而大胆实践“减负”的,也多落了个失败的下场,成为人们抵制“减负”的事实依据。因此,在很多地区,“减负”随着“减负”检查团的来而来,随着他们的走而走。

    “减负”正不可避免地沦为一种口号。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很多代表都意识到“减负”口号化的严重性,看着学生肩头有增无减的课业负担,他们纷纷提交了相关议案,试图为真正打开“减负”的局面出谋划策。

    然而,“减负”针对的远不只是作业多、补习多等表面问题。推行它就必然会触动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治本远比治标难。谁都知道,升学考试制度是造成学生们超负荷学习的根本原因,只要它还在,学生们就不可能卸掉课业的重担。

    升学竞争几乎伴随了人们的整个学生生涯。为了重点大学这个终极目标,小学生努力向上考重点初中,初中生顽强奋斗考重点高中,高中生勤奋学习考重点大学。其间的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分数作为保障,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没有哪个敢不把分数放在眼里。在学校,老师们大搞“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生怕遗漏掉一个知识点,并通过大批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以至于在一部分家长心中,老师责任心的大小和作业的多少形成正比,爱留作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就校领导来说,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要看升学率,“减负”再好也不及升学率重要,“减负”呼声高,就多做些表面工作,其他一切照旧;“减负”呼声低,则更可以大张旗鼓地为学生“加负”。

    学校的教育思想早已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迷失了方向,从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逐渐演化成“分数高于一切”,为了分数和高考科目无关的课程可以被毫不犹豫地牺牲。如今,即便在升学压力相对较小的北京,人们也很难在高三学生的课程表上看到音乐、美术、劳技等“综合素质”课。

    中国教育体制上的弊端注定了“减负”工作的艰难,而改革体制又不可像爆破一样,一爆了事。鉴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升学考试制还将长期存在下去,分数也依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过,另一方面,“减负”难不代表无能力“减负”。实际上,“减负”也好,应试也罢,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人才,都需要有一套完备的体系衡量人才培养活动的好坏。中国教育界一直以来都笼罩在应试的模式下,教育教学的评估标准也是为应试而设。相比应试,横空出世的“减负”虽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势,却因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设计的评估体系,而在现实推行中成效甚微。因此,若想“减负”顺利进行,就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教学评估标准体系,并用“宽进严出”取代高等院校惯用“严进宽出”式的招生制度,通过增加高等教育的受众,调和高考竞争强度,缓解学生压力。

    其次,为素质教育做准备的“减负”,还必须把教材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学生教材难度大,内容之艰深在世界上也数一数二,且这些教材中还存在着大量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的内容。教材的缺陷,老师学生都心知肚明,可无奈课本中到处是出题重点,学生们只好在老师的督促下,竭尽所能地将这些无用之学完好地印刻在脑海里,这又于无形之中增添了很多课业负担。重复嗦,也是被大家广为诟病的教材之弊。小学生都倒背如流的26个英文字母,到了初中还要占用大量课时重新学习。孩子的智力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并有一定规律可循,教材的制定也要以孩子们的心智发展特点为依据,切不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

    “减负”的意义远远高于减作业、减课本、削课时、禁补习班,它的目标是培养综合型能力人才,将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意味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必须具备比以往更高的素质、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们能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多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好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通过大量繁复的习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适当地留些作业就好。正像工作效率低的员工总要经常加班一样,那些水平欠缺的教师没有能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将知识融会贯通,就只好用多留作业的方式查漏补缺。这不仅为教师自己加大了工作量,也为学生平添了不少负担,让他们越来越倾向通过大量做题、超负荷学习等极端“笨”方法来提高成绩,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锻炼。

    当人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