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减负,不是降低人才培养质量

四、减负,不是降低人才培养质量(2/2)

法改变环境时,就只能适应环境,当被动的适应环境让人疲惫时,不防就采取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享受环境。同理,当单纯的减负难以实现时,就不如从学生的思想上入手。

    人的心情,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人的行动。同样是一节课,如果老师讲得风趣幽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40分钟的时间好像很快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老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40分钟就好像永远熬不到头。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即便没有人催逼,也会很自觉地坐在书桌前,抓紧那片刻的光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视难题为挑战。大数学家华罗庚、英国作家狄更斯,以及微软的总裁比尔·盖茨,他们成功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为各自领域所做的努力,何止是做两三个小时的作业,可他们却偏偏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因此,学习负担重,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所谓减负,也并不一定就是禁止老师给孩子留作业,不许学校办辅导班。或许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不妨在教法上下功夫,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有了,动力也就来了。实际上,长期以来,在教法上的裹足不前,不够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让我们教育陷入如今这种进退维谷状态的一个原因。药苦,包上了甜味的糖衣就不难下咽,如何在减负后还能讲学习质量,成绩分数维持在一个较高的领域,增进学习兴趣是关键。相反,即便是单纯的减负,如果忽视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视学习为苦的惯性思维不变,就很容易让减负和不学习等同起来。而这正是家长最为担心问题。

    一个水平高超的教师,完全可以做到“减负”、成绩两不耽误。课讲得生动精彩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得仔细通俗就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要领。作业留得巧而精当,既巩固了新学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一路教来,即使在旧有的考试制度下,作为应试而设的试卷,学生们也不会有让人失望的表现。

    “减负”是为了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余地,让他们在思维的自由驰骋中锻炼创新能力,发挥出自我潜能。但若想让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教师就要有创新意识,那些一看到“雪化了变作春天”就不假思索地打上大“×”的教师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他们总在不经意间就将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在他们的栽培下,中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只会越来越少,不会越来越多。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读书,考状元,做大官”的陈腐思想依然在广大家长的观念中兴风作浪,让他们的教子方针陷入一个又一个误区。“减负”要想切实实施,除了做好学校的工作,提高教师素质外,还要打通家长这一关,否则,孩子在学校“减负”了,回到家中被家长催促着“加负”,这“减负”工作还是不能进行到底。

    家长们抵制“减负”的苦心不是不可理解,高考的独木桥虽然宽了,考上大学不再像从前那般艰难,可享受高等教育的毕竟是少数,重点大学的名额仍旧有限。而在这样一个强调人才的时代,考进名牌大学对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有莫大的帮助。孩子们终究要接受高考的筛选,为了能取得高一点的分数,自然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大量练习,多一滴汗水就多一分收获,大家都唯恐一不小心就漏掉了学习的时间,对学生来说,无所谓双休日、节假日,所有的时间都要用在学习上。对家长来说也无所谓“减负”还是“加负”,补习班、练习册、参考书一个样都不能少。

    人们只看到了“减负”的措施,却没认识到“减负”的好处。将作业的减少和课程的删减等同于“不好好学习”,却不知道之所以要拿繁重的课业开刀,就是为了减掉阻碍学生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种种负面因素,而不是将那些合理的作业考试也一并减掉。

    劳逸结合是我们曾经一度提倡的工作方式,适当的“逸”可以将人的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更何况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帮助。因“减负”而生的大量闲暇时间,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尽情放松,中国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已经太多了,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玩物丧志,反倒可以借着和他们一起放松休闲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性格,或是让他们参加自己喜爱的文娱活动,在玩中锻炼能力。已经有很多大型企业都将“玩”引用到培训体系中,足见“玩”对人格塑造的重要。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玩”绝不会化身洪水猛兽。

    总之,所有人都要为“减负”做好准备,随着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愈发紧密,经济活动愈发频繁,对人才的要求也和从前大不相同,社会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大于就业型人才是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教育早晚有一天会将其工作重点转向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上。

    然而,整个社会直到现在还在为“应试”疯狂。书店里,介绍各种考试技巧和做题方法的教辅教材铺天盖地,销售量节节升高;校园中,兴趣班、补习班你方唱罢我登场,个个都人满为患。在各方力量的煽风点火下,压在学生身上的课业大山愈发巍峨雄壮。家长们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们选购教辅材料,选择课外辅导班,却不知它们对本已不堪重负的孩子没有丝毫好处。要“减负”成功,也还要从这些泛滥的教辅和补习班下手,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辅编写和选用机制,去除糟粕,将孩子们彻底地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

    同时,新闻媒体也要承担起创造良好“减负”氛围的责任,对逆“减负”精神而行的种种做法揭露曝光,对“减负”的成果和意义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减负”,认识“减负”。

    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这正是“减负”不得不行的原因。减负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鲁迅语),教育承担着中华民族崛起之希望,它的改进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