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 驴象之争背后(3)(1/2)

    1. 驴象之争背后(3)

    ·宪政危机:从2000年大选到2004年大选

    2000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经历了历史上也许是最混乱的一天。素来以“快速、公正、准确”侮榜的美国传媒成为这次混乱的帮凶。在关键性的佛罗里达州的计票结果还未正式公布的时候,他们就根据相同的选票预测——即对投票站出口的选民进行的民意调查,宣布布什赢得了佛州的选举,从而在一场势均力敌的选举中赢得了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一时间,“布什胜出”的大字标题充斥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美国各大报都在报纸头版的醒目位置登出这一结果,加速印刷,有些迫不及待地送至读者的手中。几分钟后,俄罗斯、日本及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就向布什发去了贺电,不久连戈尔也承认失败打电话向对手表示祝贺。但是,仅仅一个小时后,美国广播公司、有线新闻网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做出了更正。于是,许多报纸包括《纽约时报》等不得不暂停印刷机,修改标题等待最新的结果。许多国家以及戈尔本人不得不收回已经发出的祝贺,静观选情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的这个选举夜已经作为“美国宪政史上丑陋的一页”而载入历史。

    总统是法院判决出来的

    不料这仅仅是开始,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场面,爆出了“难产”的世纪大新闻。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对决定胜负的佛罗里达州的计票结果发生严重争执,双方由政治竞争发展到“对簿公堂”,大小官司打了50多场,从地方法院、州法院、巡回法院,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从而使大选战火四处蔓延,美国上下沸沸扬扬,全世界都在注视佛州关于选票所引起的混乱。直到联邦最高法院2000年12月12日对佛州人工重新计票问题作出最后裁决,戈尔14日发表“退出”竞选之后,大选才有了最终结果。大选结果显然变成了审判的结果。因此,不少政治评论家认为,布什总统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判”出来的。与此同时,共和党以“极其微弱的优势”继续控制国会参众两院。这是1954年以来,共和党首次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

    美国经济一向对政治有着极高的敏感度。扑朔迷离的美国大选迅速引发了股市的震动。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连连走低,从太平洋东岸到大西洋西岸,美国各地的报纸都发出警告:美国大选充斥着不顾一切的自私自利、有害的花言巧语和过度使用法律和政治手段。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必须诉诸司法程序决定总统归属,其实就人民选举本身的意义而言,诉诸司法的程序不仅使得新任总统的合法性大打折扣,而且也暴露了美国选举制度中存在的种种缺陷:

    钞票就是选票

    首先是金钱铺路。美国的法律虽然规定:年满35周岁在美国出生的公民都有资格当选为总统,但熟悉美国竞选的都知道通向白宫的路是金钱铺就的,是“超级富翁”之间的竞争,因为招募竞选班子、电视演讲、宣传政策主张、登广告树立自己的形象等,哪一样离开钞票能玩得转?入主白宫费用届届看涨。1860年林肯的竞选费用仅10万美元,而在1991-1992年的总统竞选中,总共筹集了1.06亿美元,在1995-1996年的竞选中则筹集了2.3亿美元,2000年的筹集款总数超过3亿美元。竞选费用之巨大更是令人咋舌,共花了近30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耗资最大的一次。以电视广告为例,美国费城纫主要电视台在一个小时的晚间新闻节目期间播出的竞选广告至少31则,这些广告平均每分钟的费用高达9600美元。在大选到来前30天,两党用于电视广告的费用已达到5700万美元。而在大选日之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由于两党双方官司打得不可开交,金钱更是越花越多。“有本事筹钱的人才可能竞选总统”这话一点也不假,而能筹集到天文数字的竞选经费的只能是有显赫家族和政治背景的人,“钞票即选票”是对大选的高度概括,看来人人可当总统,无非是美国版的天方夜谭。

    其次,选民对参与投票表现冷漠。2000年的大选虽然是十分刺激又难以预料,奇怪的是广大的美国中间选民对此却不那么感兴趣,公众和政治阶层间的鸿沟日益扩大。造成选民态度冷漠的主要原因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经济问题不如以往突出,老百姓由于长时间享受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好处,大家对政治要求不高,因为最终的获胜者所继承的将是一个基本情况良好的国家。二是美国选举制度的严重**,“选举制度已经沦为集团贿赂制度”,其代价可能埋藏在提交白宫批准的许多拨款议案中,也可能会使法案得不到通过。两党和各组织花经费数百万元大做广告有时候也不是为某一位候选人拉选票,而是为某一具体事业摇旗呐喊。即使是参加选举者关注的也是候选人的形象而非政策,因为他们明白那些天花乱坠的美好设想和信誓旦旦的各种诺言,多数只不过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不但如此,美国人在等着总统选举结果时平均分成两大阵营,两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歧。看来选民们已越来越不喜欢那种专注于个人野心,追求轰动效应的政治风气。这真是一个奇怪而有讽刺意味的选举活动。

    选战即骂战

    再者,大选中两党相互恶意攻击。民主党的支持者指责布什不学无术,常犯错误,而且对国际时事了解太少。共和党的支持者则批评戈尔在公众场合常言谈木讷,仪态僵硬,就好像一个小教师给一些弱智的小学生上课。不光如此,美国的政治选举到最后时刻还总耍肮脏伎俩,本届选举也不例外。10月31日,双方均投入创历史记录的电视宣传费,展开互相揭短的人格攻击。小布什阵营播发了批评政府养老金政策的最新消息,指责戈尔不诚实,而支持民主党的团体则抛出批评小布什反堕胎主张的电视宣传片,与共和党的阵营相互攻击。11月3日,即大选进入了最后的四天,民意测验共和党稍占上风,这时,布什被揭露曾在1976年因酒后驾车而被捕,并被戈尔取笑错把社会保险说成非联邦政府的一项计划,他在第二天的演讲中问支持者:“你们愿意把总统办公室交给一个甚至不知道社会保险是联邦政府一项计划的人管理吗?”大选之后两人都是一心求胜,更是发表煽动性言论,相互指责对方企图以不正当手段赢得大选。这种互挖墙脚的战争术,竟然被称是一种“民主行为”,美国人民一定已厌倦这种“抓你弱点的政治”。

    选票巧设计

    投票作弊盛行。佛罗里达州选举弊端甚多,在美国选举史上已写下不光彩一页。在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选举作弊妙法。

    (1)鱼目混珠。选票设计排名第二,总统候选人在选票上应圈选第三个,在佛州棕榈滩的选票上,拟投民主党总统戈尔的人,(甲)误投第三党候选人布坎南。布坎南获5800票,超出其他郡选票识,他在电视上自称很多票应归戈尔。(乙)选民先圈选第二个,发现错误后,再圈选第三个。一票圈选两个总统候选人,成为废票。共计19120张。甲乙合计,仅仅一郡戈尔损失两万数千票。佛州的选民大为不满,纷纷表示抗议,强烈要求重选。

    (2)掩耳盗铃。把政敌选票,用最速最妙不留痕迹方法毁灭。选票没有了,空票箱即使发现,也没有办法进行计票。1960年大选,民主党在芝加哥首次运用成功,2000年大选,共和党在佛罗里达州运用成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误导选民。初次投票选民的欲投戈尔一票,但不知如何投票,于是就请教在旁人员指点迷津。共和党人将计就计,将事先准备好的彩色印刷品拿出,印刷品上印有戈尔彩色照片,但指导圈选的地方,却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