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 驴象之争背后(2)(2/2)

是为上层人士服务的。

    总统的集团谱系

    美国总统的选举历来就是上述的各种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林肯在1860年的选举中胜出,就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对南方种植园主的胜利。随着资本主义在美国的飞速发展,每个大党旁边都聚集了一批经济势力,在地理分布上显示出比较有意思的特点。

    共和党的支持力量主要是大资产阶级,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的大工业多集中在新英格兰地区(美国东部,传统的13个殖民地),这也成为共和党的重要势力范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全面获胜而告终,过去一直在东北部的大财团和大企业,随着美国领土的扩张和人口流动逐渐向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和南部的佛罗里达等州转移。科技进步是美国东北部依靠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的地区逐渐衰落,西部和南部的的宇航、电子、现代农业、军工和石油工业得到迅猛发展,这必然会在政治上有所反应。

    今天,美国总统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东部、西部和南部三个财团之间的相互斗争。历史上,卡特是南部新兴财团的代表;尼克松、里根都是西部财团推举出来的政治代理人。传统上东部财团是有很大势力的,但是自肯尼迪、约翰逊以后,以东部、中西部财团纬景的汉弗莱、爱德华·肯尼迪、乔治·麦戈文、纳尔逊·洛克菲勒等都在竞选中失败,就说明了这种力量的消长之势。但是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等东部实力并未完全放弃努力,1972年他们联合了通用、杜邦、美国钢铁、联合化学等大型企业的170多个领导人成立了“实业家圆桌会议”,其影响大大超过了美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制造商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等美国大多数企业家团体。它对于总统的选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即使最终他们推荐的代理人没有能够在选举中获胜,新总统在就任后也不得不照顾他们的利益,以取得这些力量的信任与合作。比如,尼克松是代表西部财团上台的,他对基辛格的重用就有同东部财团搞好关系的考虑;卡特是代表南部的财团,但他上台后,立刻把他当初推行的扩大经济活动的选举承诺变成为紧缩以至通货膨胀的政策就与此有关。

    选票的分配

    选票主要是选民来投的,两党的政策也形成各自相对固定的投票群体。从历史上的历次大选形成的一般观点来看,穷人比较喜欢民主党,大资产阶级则喜欢共和党。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地区的贫富概念也是相对的。早先的穷人多集中在南部、西部和城市边缘地带,但在冷战结束后的几次大选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用经济因素来分析的变化。美国媒体认为:美国总统大选新的的政治版图是大城市倾心于民主党,东北部各州有投入民主党怀抱的倾向,人口快速增长的乡村则绝大部分成了共和党的天下。这已经被1996年的总统和议会选举证明了。1996年克林顿连任的得票率只比1988年大选中失败的本党候选人杜卡斯基多3.6个百分点。克林顿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费城、波士顿和底特律等大城市的得票率比杜卡斯基多8个百分点,并最终确立优势,因为大城市的选民占全国选民的25%。但是克林顿在其他地区只比杜卡斯基多2个百分点。共和党则由于在乡村和都会边远地区屡奏凯歌而得以连续控制议会的主导权至今。

    据美国媒体分析,新政治版图的形成因素并不完全在经济因素。倾心民主党的大城市的居民收入和财富远在美国平均数之上,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思维特征比较理性;偏爱共和党地区反倒包括低收入的西弗吉尼亚州、加州内陆和美国西北部濒临太平洋的几个州。这些地区选民的投票取向与传统立场相背离,思维特征情绪化较强;也可能是与两党候选人的社会福利、税收和枪支管理政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