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 谁动了帝国的奶酪(2)(2/2)

教问题比较研究的知名教授,他的著作《美国的宗教——从开端到21世纪》全面介绍美国宗教的情况。这本多达55章、长达600多页颇具影响的宏著中,伊斯兰教被安排在第52章,只有不足9页的篇幅。这章题为《伊斯兰教在美国》的正文,第一句就是一个毫不含糊的判断,可谓开门见山:“在所有出现于美国的主要宗教传统中,伊斯兰教对美国人而言,也许是最难以理解的一种。” 这个基本的判断已经明确将基督教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作了区分,而区分的坐标点则是西方主流的基督教。

    从不反省自己

    美国的“主流文化”认为“日益增长的穆斯林移民带入美国的,既有他们自古而然的文化构成,也有产生于当代的政治臆想的共鸣,并非所有这一切都是猾的。所以,伊斯兰教在美国常常被认为扮演着另类的角色;由此,在一个正在发生着的历史进程中,伊斯兰教还不得不承担起整个穆斯林民族由于种种劣根性行为造成的责任。”

    基于这种古老的偏见,历史上,欧洲基督教文化与在中东、近东兴起的伊斯兰文化一直冲突不断,最典型的莫过于欧洲拜占庭对中东、近东穆斯林发起的“十字军东征”,这场侵略战争历时百年之久。美国人从来也没有总结过这一历史的教训。

    到了现代,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的五十多年来,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做法日益不满,近十几年中东的穆斯林激进组织向美国的使馆、军舰、兵营等海外目标发动了很多敌对性的攻击,美国也一再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对许多穆斯林国家施行大大小小的“外科手术”,遭受过打击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苏丹、索马里、黎巴嫩……在这中间,美国社会内部基督教主导的主流文化对穆斯林文化的漠视、歧视的情绪在逐渐演化和积累。这一点,美国也从来没有一个人试图反省过自己的行为。

    “9·11”事棘发后,这两种文化的冲突进一步加剧。“9·11”事件之后第六天,布什总统竟然说出了他领导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就是新的“十字军东征”。三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纽约时报》著名的新闻评论主笔托马斯·弗雷德曼发表了《意识形态之战》一文,其中说,关于“9·11”事件的许多线索是早就公开在世人面前的,这就是那些充斥在整个穆斯林世界里的、以学校的经文与清真寺中祷告的形式发出的针对美国的仇恨言论与阴谋理论。托马斯·弗雷德曼的许多观点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广受争议,“9·11”事件后他的文章及观点更是如此。他对中东国家清真寺和学校中宗教及教育内容的指责,很难被伊斯兰世界所接受。但是,托马斯·弗雷德曼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新闻界却有着极高的地位。他2002年第三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主要就是因为“9·11”事件之后他关于中东阿拉伯国家一系列的评论和时事分析。

    著名的盖洛普调查中心关于美国公众对伊斯兰国家态度调查的一系列数据也令人极为震惊,“9·11”事件一年之后,其调查仍然显示44%的美国人比以往更加不信任在美的阿拉伯人。2002年9月11 日,既是美国遭受恐怖袭击一周年纪念日,也是美司法部对进入美国的外国人实施新的监视制度的第一天。对来自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苏丹和叙利亚这5个被美国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国民,按司法部的规定在入境时要提取指纹。保障美籍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权利的有关组织一再抗议,这项主要针对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入境监视新规定包含有明显的种族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