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刘心武现象面面观 > 从刘心武“秦学”引发的争议看学术批评 黄 安 年

从刘心武“秦学”引发的争议看学术批评 黄 安 年(2/2)

着在争鸣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持有不同意见的学者提供相同的时间,或者相对于刘先生宣讲的1/3到1/4时间在同样的讲台上讲述学者不同的学术见解。现在只是几位红学家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同意见,就被视为“围殴”,而刘先生借助中央电视台向亿万观众进行“秦学”轰炸却反受赞扬,实在有失公道。

    至于说什么“官方红学”“围殴”了“草根红学”,更是与事实不合。人们清楚刘心武先生绝非“草根”之辈。有人把红学会称做是“官方”,那么刘心武先生任职副主席的北京作家协会和曾任主编的《人民文学》就是“民间”而不算“官方”么?刘心武先生的“秦学”文章不是早在13年前在被他称为“官方”的《红楼梦学刊》上发表过么(《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992年第2期第147-170页),他的许多宣扬“秦学”的新著并非出版在民间出版社,而是官方出版社,官方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的中央电视台为刘提供了常人难以享有的长时间宣讲,这难道还算“草根”?显然“草根”红学说根本站不住脚。至于已经退休故属“草根”之说也难成立,刘先生已经退休,持不同意见的蔡义江先生和胡文彬先生同样也已退休,本是同根同源,“草根”、“官方”之别从何而来?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官方”红学与“草根”红学之争,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专家、权威、票友、草根红学和官方红学的区别。现在有人刻意渲染所谓“草根”与“官方”之争,以显示自己是代表民间,已经退休、“疲惫不堪”、处于弱势地位受到代表“官方”的主流压抑和“围殴”,以博取不明真相人的同情,这是另有所图的,也很不利于红学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其四,学术问题的是非判断不能援引民意调查,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学术之争,既不能诉之行政干预和司法裁决,也不能依靠民间投票、民意调查的多数和少数来决定是非。学术是非的判断只能靠健康、平等的自由学术讨论,靠百家争鸣来解决,靠社会实践来最终检验,不同意见可以各自保留,真理总是愈辨愈明,但是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裁决。学术是非争议不是靠拉选票,不是靠人多势众,靠媒体效应、靠网络造势,而是要按照求真务实的精神公平、公开、公正进行学术层面的认真探索,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干扰。民意调查的方法固然可以反映特定的一些侧面,但是在目前我们的民意调查很不规范和科学的情况下,笔者以为在学术问题上运用网上调查的办法,突出多数少数的百分比,说明学术是非的倾向无助于学术问题的真正解决,搞得不好还会走入误区。至于那些带有倾向性的设问调查,更易于形成对调查对象的误导,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设计网上调查本身缺乏科学性,其结果怎能可信?如果加上媒体故意炒作,其负面效果不言而喻。

    其五,电视和新闻媒体报道有责任推进健康的学术争鸣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在学术争鸣和学术共同体的发展中媒体的客观报道和正确导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报道不客观,导向不正确,它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的。我们的电视媒体如果在事实上只凸出收视率而戏说、臆说《红搂梦》,其负面导向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不客气的说,中央电视台在臆说《红楼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开了一个不良的风气。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艺术创作,笔者不反对戏说,但是既然是学术层面的讨论,既然“秦学”自封为科学“创新”,就绝不能学术臆说,我们的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的公共资源,在严肃的学术讲台上不能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学术臆说大开绿灯,不能为庸俗化的学术解读推波助澜,不能人为制造社会文化混乱。中国只有一部《红楼梦》,在振兴中华,弘扬中华文化的今天,我们的中央电视台怎能做自毁古典名著的事来,我们怎能把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引向误区。

    近一个时期以来,有关学术研究和讨论的不实宣传报道屡见不止,实在有悖新闻职业道德,在推进健康的学术争鸣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方面,希望我们的电视和新闻媒体报道真正地负起责任来,真正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六,专业学术工作者队伍和业余学术爱好者队伍应当团结和谐学术专业工作者队伍和学术业余爱好者队伍是学术共同体的合作伙伴和优势互补成员,两支队伍不属非此即彼的对立阵营,我们的媒体更不应把目前围绕红学的不同意见争议,说成是大众化队伍诉专业化队伍,将两者人为地对立起来。无论是专业队伍还是大众队伍里,都有支持和反对刘心武“秦学”观的声音。

    红学专业队伍离不开红学大众爱好者的支持、关心和健康的学术评论,有些红学研究者原来就是从爱好者转成专门研究者的。《红楼梦》研究需要引向深入,《红楼梦》的大众化普及需要提升和健康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前者对红学基本知识和研究状况有较多的关注和了解,后者有深厚的民间社会生活底蕴。中国的红学既要向纵深开掘,又要向横广面发展,这需要两支队伍团结和谐共同发展。专业学术队伍要更多地关注大众红学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从中吸取营养,同时也要自珍、自爱,避免对于大众的误导,以娱乐性、庸俗化取代红学的普及。红学爱好者也要增加对于红学知识的了解,尊重历经百年几代红学研究者的来之不易的学术研究成果,名著《红楼梦》及前人的成果应当倍加珍爱,那种散步“红学根本就是废物”之类的奇谈怪论,实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苛评。 红学大讨论不是坏事,但是讨论本身要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将学术讨论引向健康发展轨道,让学术回归学术,让红学研究和红学普及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的电视台和新闻传媒、网络媒体,责任重大,需要共同为健康的学术评论营造良好的环境。

    来源: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5年11月21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