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商道 >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15)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15)(2/2)

让他们去干,这些雇工干得十分卖力,也非常出色。贾而好儒的徽商深谙此中道理,在任人方面知人善任。

    徽商选人,以德才为本。在德、才两方面,徽商首先看重的是“德”。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在商业经营中“铢两不私”,才能与人坦诚相处,在同仁中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将经营做得恰到好处。其次,徽商看重的就是“才”。为了网罗人才,徽商往往不惜重金将一些行业英才招致自己门下。如清末徽州著名的胡开文墨店即是如此。胡开文墨店的创始人胡天注在继承其岳父濒临倒闭的“汪启茂墨室”之初,并没有急于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将资金用于聘请能工巧匠,努力创出优质产品。在“汪启茂墨室”改名为“胡开文墨店”之后,胡天注的后继者也都将延揽招致人才一事摆在墨业经营的首位。胡开文墨店之所以能够享誉海内外,与其知人善任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徽商用人,大多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尤其是那些富商大贾,他们往往并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而是聘请代理人或副手代替自己经营。这些助理在经营中拥有充分自主的权力,这特别体现在管理中。如歙县商人许翁在江浙两省设有40余所典肆,每个典肆都聘有专门的管事经理,许翁自己则常年居住在家乡。因上下同心,配合默契,典肆生意非常兴隆。

    有些徽商只管大的经营策略的制定,或者坐镇总店,而分店则交由代理人或副手管理。这些代理人和副手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上一般不受老板限制,有着充分的决策自主权。如清代徽州人胡孔昭,因家里十分贫困,后受聘于徽商鲍某,接受重资,远涉施南、黔江等地经商。鲍某对他十分信任,这样胡孔昭完全自主因时而变,随市场行情而动,可以做粮食生意,也可以做布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