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商道 >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13)

第三章 徽商商道:“贾而好儒”走四方(13)(2/2)

来说,如果能够像徽商一样把人员、门面、信誉都照顾好,相信不远的将来,生意会越做越好。

    绝不做“一锤子”买卖

    徽州商人一直都崇奉商业信誉,“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买卖公平天经地义,童叟无欺诚信为本”,这都是他们在商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

    在经营上徽商坚守“信誉”“不欺”四个字,并自觉地将这四个字贯彻到商业交往中去,注意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不做“一锤子”买卖,从而营造了“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繁荣商业格局。

    剪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是裁布还是修剪枝叶我们都要用到它。而杭州剪刀的牌子中,除了张小泉还是张小泉,因为他太有名了。张小泉剪刀的历史却要追根溯源至明末清初的安徽黟县人张思家,那时张思家因战乱率子逃到杭州,在吴山脚下的大井巷内,开设了“张大隆”剪刀作坊。因制作精良,选用的又是浙江龙泉云和之钢,生意也是非常兴隆,但却招致同行的冒名仿制。其子张小泉为区别假冒同名的剪刀,在清康熙二年将张大隆剪刀店改名为“张小泉剪刀店”,以维护自身利益。

    张小泉剪刀成名300多年,饮誉中外,经久不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张小泉创业的成功以及他的传人守业的成功。张小泉剪刀的重要特点是选料考究、做工精细、货真价实,制作技术到家,所产剪刀锋利、精致、耐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清代,张小泉剪刀就实行了“包退、包换、保修”的“三包”制度。正是凭借这种信誉,张小泉剪刀的好名声越传越远,各地客商争相购买,以至于当时还流行着“油菜花儿黄,小泉剪刀称霸王”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