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挺经 第七章(2)(1/2)

    挺经 第七章(2)

    曾国藩年轻时,也是一个锋芒毕露,遇事只讲直爽强硬、不讲忍耐退让的热血人物,因此,在实践中处处碰壁,吃亏不少。然而,他在居家守制期间,认真研究了《道德经》《南华经》,重温了老庄学说,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秘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从前的言行和过失,以前片面地理解了祖父星冈公“懦弱无刚为大耻”的家训,办事刚强有余,忍让不足。咸丰八年(1658)六月再度出山时,他的为人处世便上了一个层次,遇事讲究变通灵活,忍让大度。

    一个“挺”字还反映了曾国藩的刚骨,所谓“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但这个刚不是宁折不弯,而是刚柔兼济。《挺经》十八法中“刚柔”为其中之一,是他“禹墨为体,庄老为用”的冶学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刚骨立身,柔顺处事。这种不走极端注重实效的办事风格,成就了曾国藩的事业。

    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曾国藩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 解读

    在曾国藩看来,“刚”并不是指的蛮横,敢于进取而已。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可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所谓“柔”,就是一种收敛,一种方法,做事更细致一些,更灵活一些,有耐心,有韧劲。柔是手段,刚是目的,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实现真正的自立自强,这才是柔的实质。

    古往今来,有多少功臣名将由于过“刚”而遭遇不幸。关龙逢、比干由于刚直不阿,直言进谏,而惨遭夏桀和商纣的杀戮;海瑞由于秉性耿直乏柔而一生坎坷不受重用。

    明人海瑞,自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