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七章 冲货、砸价治理(25)(2/2)

卖场的经销商,在物流配送、资金能力、财务管理、对账结款、业务洽谈、超市博弈、合同谈判、卖场人员的客情关系以及本身所经营的产品线等方面,一定有普通经销商短期无法超越的优势,所以他能赚这个钱,别人一段时间内是学不来的。

    结构性风险:大厂家大经销商和大卖场合作时间越长,大卖场占据的销售份额就越大(比如一些小家电企业在国美、苏宁两个系统动辄就是几亿甚至十几亿的销售额)。超市卖场合同扣点年年上升,单店销量年年稀释,竞争对手逐年递增,促销力度的PK越来越严重。有时候年度合同签完就知道今年做这个零售系统又会赔钱,但是还得做,为什么——这家伙占我比例太大,不敢甩掉啊!

    竞争残酷容易蚀本血拼,成本高利润低容易亏损,专业要求高容易犯错误,结构风险大容易尾大不掉骑虎难下。这就是完全依靠大卖场作销售的真相。

    不管对经销商还是厂家,都应该考虑渠道多样化,渠道越丰富,销售机会就越多,利润结构就越稳定,结构性风险就越小,即使在一个渠道费用太高或者竞争残酷跟对手血拼,还有其他渠道可以造血。

    中小终端(尤其在三、四级市场),虽然单店销量少,但是店的数量多,而且深入居民区腹地,深入大卖场未能“得逞”的三、四级市场实施终端拦截,销量其实很可观。而且中小终端基本没什么费用,现金结账的比例高,也不用担心年度合同扣点年年提升,店内竞争品种相对大卖场较少,店内促销力度的PK更少(超市里常见几个厂家搞特价唱对台戏,士多店里这种情况非常少),而且因为三、四线城市中小终端覆盖需要组建比较庞大的业务队伍,所以也往往被很多企业畏难搁置或者忽略……

    可口可乐、康师傅这些注重深度分销的企业,在中国已经坚持对中小终端进行“终端线路拜访管理”周期性拜访了十几年,跨国企业能花时间花费用坚持十几年做这件事工作,证明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吗?

    现在,甚至小家电行业美的精品电器、九阳小家电、苏泊尔电器都开始复制快消行业的中小终端覆盖模式,足见其中端倪。

    当然,中小终端做起来也有难度和专业要求。但是真正把这个渠道坚持做上几年,你就会发现,相对大卖场而言,中小终端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中小终端还是一片蓝海(除非你的产品特性限制了只能在一线城市和大终端销售)。

    中小终端覆盖的效果——谁用谁知道!

    二、从营销人角度讲

    中小终端销售人员占营销队伍绝大多数,中小终端的拜访销售是营销人的基本功,是必修课。

    太多营销专业文献都聚焦在区域经理以上级别!实际上,营销人几千万,80%是“营销农民工——行街崽”,这个阶层艰辛卑微地支撑着营销系统的运作,却少有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