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2.董仲舒(1/2)

    22.董仲舒

    (公元前179—104年)

    仲舒遭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奋,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刘歆

    儒学经董仲舒的加工,因此摆脱了原始阶段,成为阴阳五行化的、完全适合地主统治的西汉今文经学。某些汉儒把董仲舒当成孔子的继承者,因为他创造了今文经学。

    ——范文澜《中国通史》

    西汉建立之后,文、景两代皇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出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国力强盛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相应的,汉初的学术思想也自由宽泛起来,这使儒学得到极大复兴,秦朝时藏匿的很多儒家典籍纷纷现世,一些归隐的儒士也重返社会。董仲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事学之路的。

    董仲舒的故乡在广川(今河北景县),邻近历史上盛产儒士的齐、鲁、燕、代,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出生于公元前179年的董仲舒自幼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这对他日后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141年,颇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登基,他爱好文学,崇尚儒术,给儒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7年后,汉武帝下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董仲舒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而出,以贤良对策,后世将他此次的对策称为《贤良对策》(也称《天人三策》)。就是在此对策中,董仲舒喊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郁积已久的无数儒士的心声,以及“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并被汉武帝采纳。

    其后,董仲舒先后担任易王和胶西王的国相,直到公元前121年辞官回乡,开始著书立说。即使如此,董仲舒仍然倍受武帝尊敬,每当朝廷有重大事件,都要特意派人去询问董仲舒的建议。公元前104年,汉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代大儒董仲舒逝世,他所建立的新的思想体系,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董仲舒构建的思想体系不是纯粹的儒学之说,而是以适应社会大一统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