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2.庄子(2/2)

庄子自然也不例外,他淡泊名利,一生贫困,宁可在乡间过缺衣少食的生活,也不愿接受楚威王的重金礼聘,在道德上秉承一贯的廉洁和正直。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现实的悲愤和绝望,正因为不想看到污浊的世道,他才选择隐退;正因为看到生死之争,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世人受到太多束缚,他才追求精神的自由,以达到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他对现实的所有爱恨,都在其哲学思想上表现出来。

    庄子一生著述颇丰,有十余万言,集结成书,书名即为《庄子》。这部著作共有33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大部分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辨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渔夫》、《盗跖》就是维护老子的学说,攻击孔子的观点。《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真实思想,其中《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被认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庄子》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同时也对后世文学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庄子的哲学并非枯燥的说教,而是用丰富的想象力、变化多端的文笔、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思想用一个个生动、幽默、引人入胜的寓言故事表达出来,常常给人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感觉。有学者认为,《庄子》是先秦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

    后世很多大家都受到庄子文风的影响,像李白、苏轼、陶渊明、曹雪芹等等,可以列出长长的名单。鲁迅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评价庄子的散文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子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言论总汇,现在的《庄子》是晋人郭象所定的版本。社会大变革和连年征战使庄子对百姓遭遇的苦难感同深受,他认为造成这些痛苦的根源是圣人们制订的礼乐损害了人的天性,因此他提倡抛弃礼乐、断绝仁义,恢复自然古朴,并将这些思想在《庄子》中表现出来。《庄子》包含着深邃的智慧,以寓言的方式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虚伪行为,其中也不乏作者脱离现实,希望获得内心逍遥自在的悲观失望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