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98李鸿章(1/2)

    98李鸿章

    清政府的替罪羔羊

    有许多国人痛骂李鸿章是卖国贼,而日本人却评价他说:“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那么,李鸿章在腐朽的大清王朝究竟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李鸿章于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于合肥县东乡,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李家世代耕读为生,到李鸿章高祖时,才以勤俭致富,但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李鸿章的父亲苦读多年后,终于在1838年(道光十八年)考取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李鸿章6岁就进入书屋学习。他聪明好学,先后拜堂伯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他考取进士。入京后,他在当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京都大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并与这些人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奠定了他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1853年(咸丰三年),李鸿章受命回安徽办团练,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天**、捻军作战。1860年(咸丰十年),李鸿章统率淮扬水师,因军功显赫,于1862年(同治元年)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此后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李鸿章扶摇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1863年(同治二年)、1864年(同治三年),李鸿章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接着又镇压了捻军,因此被誉为“中兴名臣”。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湘军逐一遣散,李鸿章的淮军成为最大的汉族军阀集团。

    李鸿章既背负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沉重的包袱,同时又是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有识之士。他于1870年(同治九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掌握了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