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节 用智慧创业(1/2)

    1993年高考落榜后,张荣曾自费上了一所民办大学。毕业后,因为当时民办大学的文凭被人瞧不起,她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好到上海一家为外国人开的酒吧做服务员,薪水加小费,每月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

    但她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暖昧的灯光下,缠绵的英文歌声中,有时开放的洋顾客会乘着酒兴做一些出格动作。开始时为了守住工作,她只得敷衍着,可时日渐长后,她再也难以忍受这种生活,心理压力很大。

    虽然是大专毕业,但想找适合的工作并不容易。不得已她请人托关系联系了一家实力雄厚的皮鞋厂。

    这家工厂的总经理叫李磊,40岁左右。张荣涨红着脸把一沓求职资料递给他。他只草草地翻了一下,向她脸上放出灼人的目光: “ 小姐,不知道你来我厂想做点什么 ? ”

    张荣迎着他的目光坦率地说: “ 我学的是营销专业,当然不愿丢弃我通过千辛万苦学到的知识,如果有可能,我愿将所学知识与贵厂的实际结合起来,一来是锻炼自己,二来也是我为贵厂尽微薄之力,但愿有这个机会。 ”

    “ 张小姐,我欣赏你的坦率。目前皮鞋行业竞争激烈,翻新又快,我厂新产品销路受阻,老产品积压严重。我给你一个月试用期,以厂家为准,新产品 8折,老产品6折,授权你销售,按销售额的10%提成。业绩好的话我再与你正式签定劳动合同,否则 ……” 他咄咄逼人的气势大大挫伤了张荣的自尊心,在场的很多应聘者或暗施眼色,或长吁短叹,或交头接耳,长时间没有一个人说话。张荣不客气地打断他的话,说: “ 那么销售多少才算是业绩好 ? ” 他沉思一下说: “ 第一个月算探路吧,销售 1万元。 ” 听完他的话,应聘者已剩下寥寥无几。然而,从小自尊心极强的张荣偏偏就不输那口气,声音宏亮地说: “ 好,明天我就来 ! ”

    就这样,她借钱交了押金,又去仓库看货。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创出佳绩让人们刮目相看。

    第二十天,张荣来到李总的办公室,把一张1万元的销货缴款单递到了他的面前。他惊讶地看着我: “ 怎么销的 ? ” 张荣向他笑了笑说: “ 暂时保密。 ”

    李总当即和张荣签了三年聘用合同,职务是销售二部副经理。当然,谁也不知道,那堆积压在仓库里的皮鞋是她向刘宜借的1万元买下来的。那是怎样的一个月呀,她天天背着一大包皮鞋在市场上兜售,走家串户、跑单位推销。(找大客户,如鞋商、商场等呢?)脚发酸,口发燥,碰见什么人都得陪笑脸,每天向顾客介绍皮鞋的款式、质量等情况不下 100次,晚上一回来,连动一下的精力都没有,她真想躺下来不吃不喝地睡上两天。但她硬是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虽然亏了近一半,但她却学到了不少关于皮鞋款式、价格、推销方法的知识,而且还赢得了信任和信心。

    后来,她跑了一趟老家阆中,几经周折,了解到川北市民与上海市民在消费上的差距。她通过在商贸部门工作的哥哥的帮助,在川北各市寻找了五个代理商,用赊销术把仓库积压了两年多、近30种款式、价值 100多万元的皮鞋销售了 80%。(找大客户另辟市场)。

    这业绩大大鼓舞了张荣。经过考察,她建议李总将在上海面市的新款皮鞋,以再让利的方式给各代理商承销。这样,她们就开辟了川北这一块新的销售大市场。

    面对源源不断的进帐单,李总不由得神采飞扬。工厂召开隆重的庆功会,给工作特别突出的张荣晋升工资两级,并奖励她现金5万元。

    这一下,张荣更成了工厂的新闻人物。但她知道,这才是她工作的开始,日子还长着呢,她决心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赢得大家的认同。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皮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场大刮打折风,跌价销售如火如荼。工厂出现了严重的 “ 三角债 ” ,六百多万元的货物销售后,资金无法回笼,职工工资发不出,部分工人下岗待业,工厂不能正常生产。

    工厂领导毅然决定:招榜纳贤,组织一批得力的 “ 讨债 ” 人员,尽快把欠账要回来 !并作出规定:谁要回欠款,按金额的10%重奖;若要不回来,出差费用自理!可报名者却寥寥无几。

    工厂兴亡,匹夫有责,要多为厂里分忧,这样工厂才有前途。于是张荣找到厂领导说: “ 这苦差事没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