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避实(2/2)

wlett-Packed)以及其他计算机公司发起进攻。凭借巨大的财富积累、贝尔实验室的宝贵的技术优势以及对UNIX操作系统的所有权,AT&T的经营者肯定感到能够确保成功。经过了八年时间、解雇了数千名员工、损失了20亿美元之后,AT&T的经营者认识到期望落空了。于是,在1991年,AT&T斥资75亿美元恶意收购NCR,收购价格比NCR的市价高了20%,AT&T试图以此行动在计算机市场中进行另一次尝试,但依然没有成功。1994年,AT&T又用全球信息系统(GIS)代替了NCR的品牌,希望这第三次进攻可以得到回报。在1995年末,AT&T终于放弃了。自并购之后,AT&T损失了30亿美元,其中的15亿美元被AT&T从账上钩消,解雇了8500多名员工,被GIS所取代的NCR又改回了原来的名称。显然,AT&T的错误在于采用了竞争模仿战略,并且直接正面地进攻主要的竞争对手,导致它变成了一个不成功的正面进攻战略的实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IX.45;VI.18)

    AT&T的惨败说明了以强对强竞争方法中的问题,既然它不具有创造性也不是建立在攻击竞争对手劣势基础上的,就注定会使公司卷入一场消耗战。消耗战战略背后的基本理念是,你的资源要比竞争对手的资源能够支撑更长的时间。在实际中,这就意味着你的公司不仅要拥有足以超过竞争对手的资源,而且要具有将资源的消耗坚持到竞争对手认输为止的意志。但通常的情况是,竞争对手都顽强地拒绝认输。

    无论是在商业舞台还是在战场上,消耗战战略和以强对强战略的结果都是失败,消耗了宝贵的资源却没有收获或收效甚微。在商业上,已经生产出的商品最终被顾客退回或无法销售,购买了你的商品的顾客无法满意,本来可以创造新市场的新产品却没有资金支持,公司的财源枯竭。在短期内,每一个小小的失误好象都只是一个小挫折,如果执迷不悟地尝试这种战略就会削弱了公司的实力,使竞争对手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就是施乐公司(Xerox)在几年前的写照,他们试图通过消耗资源来打败在计算机、办公复印设备以及文字处理器市场上已有的竞争对手。凭借他们著名的帕罗·奥图(Palo Alto)研究中心提供富有市场前景和潜力的产品的能力,以及从利润丰厚的高端复印机业务中积累的雄厚财力,施乐公司试图通过攻击象IBM这样的公司的最强项来扩张进入其它业务领域。

    在每一轮进攻中,他们都遇到了竞争对手的反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丧失了进入低端复印机市场的机会。与此同时,佳能公司(Canon Co.)瞄准了市场,并看到施乐公司在低端市场很容易被攻击。他们迅速行动,生产出服务于低端市场的产品,于是从施乐公司的市场份额中抢走了很大一部分,并侵入商场柜台层次与施乐公司竞争。帕罗·奥图研究中心的许多专家离开了施乐公司,而后在处于萌芽期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取得了巨大的个人成功,这其中包括帮助苹果计算机公司开创了这个产业的一些人。想想看,如果施乐公司除了拥有高端和低端复印机业务之外,还创造了个人计算机市场,那它现在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尽管施乐公司后来得以恢复,但由于它选择了攻击竞争对手的优势而不是劣势,它不但丧失了在原有市场上获取高利润的机会,而且丧失了在新市场上发展的潜在机会。

    如果你向竞争对手的优势进行攻击,即使你的资源比竞争对手的多出好几倍并且有坚强的意志,成功的可能性依旧很低。因此,最终结果不是一场创造性的竞争而是一场破坏性的竞争,即使最终你胜利了,但在这种状况下的胜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也许确实打败了竞争对手,但却付出了极大的资源代价。你也许会由于这种消耗所有资源的竞争而转移了对其他机会的注意力,即使你现在注意到了其他的机会,但能够用于这些机会的资源却已经不存在了。也许这就是正面进攻概念的另一个名称是“埋头(headsdown)方式”的原因。当你的脑袋低下去的时候,想看清周围发生的事情确实根本不可能。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II.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