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避强示弱三不干(2/2)

一天不睡觉,顶多也只有24个小时,他怎么能够同时操作这么多事情而又让阵脚不乱呢?

    “一个人死了如果还可以重新活一次,那么第二次生命,他肯定能做成任何事情。重新做人不太可能,但是重新做企业是有可能的。我在做蒙牛之前,养牛、种草、干乳业,我已经做了21年,公司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我都经历过。21年之后,我又重新从零开始做乳业,我就回过头来想过去经历的那些事情:当时,我每一年都做些什么事情,现在重新来做,做对的事情能否提高效率?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能否不再犯?这就是熟能生巧、厚积薄发。”老牛如是说。

    2000年初,伊利每天收奶400吨,蒙牛每天所收的奶只有4吨。之所以“三不干”,牛根生曾经说,因为考虑到内蒙古乳业的整体利益,怕把市场搞乱了,引起不正当竞争。“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朋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为此,蒙牛加速发展自己的奶源基地。通过发放养牛贷款,扶植养牛户。到2000年8月5日,蒙牛的日收奶量首次突破100吨。2000年底,日收奶量已临近200吨。

    蒙牛的诞生,也彻底改变了呼和浩特市奶业的整体竞争格局:

    《蒙牛内幕》一书这样分析:

    第一,蒙牛出世前,呼市奶价全国最低,而且存在卖奶难的现象,有所谓“限量收购卡”,超量部分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低价,有位奶农曾对媒体激动地说“要是没有蒙牛突然冒出来,就真要卖牛、杀牛了”——事实上有的奶农确曾忍痛杀牛——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属于应该淘汰的低产牛。蒙牛出世后,呼市的牛奶供不应求,收奶价提高了,农民获利更大了。

    第二,奶农养牛积极性提高了,过去每头奶牛的价格是4000元,蒙牛诞生当年便涨到7000元。

    第三,过去奶站的建设速度很慢,蒙牛出世后,刺激同行业的企业加快了奶站建设。

    第四,由于蒙牛的竞争,呼市的乳制品质量上升了,价格反而下降了。

    时间到了2005年,蒙牛已发展奶牛80多万头,日收奶量突破6000吨,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收奶量最大的农业产业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