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活中的智慧: 改革开放中产生的经济讨论 > 第17节 中美贸易:历史反省与未来展望(1)

第17节 中美贸易:历史反省与未来展望(1)(1/2)

    本文与马(王君)合作。

    历史上中美贸易关系的波澜起伏

    贸易是商品化社会后一种最为平常的交换关系。通过贸易各当事人各得其所,如果人们之间的贸易不能互惠互利,那么贸易也就无法进行。当这种贸易关系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时,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也就自然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尽管从数量上、规模上超过了国内的贸易关系,但万变不离其宗,即同样是以互惠互利为基础。没有互惠互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也就无法进行。

    在中国,早在18世纪70年代,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中介,北美就同中国有了间接的贸易往来。北美独立战争后,以乾隆四十九年(1784)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为标志,掀开了中美两国直接贸易史的第一页。在此贸易阶段,尽管政治对美中贸易关系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基本上是在一个互惠互利基础上完成。因为,独立后的美国退出英国殖民体系之后,其在拉丁美洲和欧洲的外贸出口受到英法等国严格限制,美国为了冲破这种限制,美商不得不远渡重洋,到远东开辟自己的市场。由于当时的美中贸易基本上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这就使得美国同中国开展直接贸易尽管时间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同欧洲各国相比,美中贸易很快就超过了法国、荷兰、丹麦和葡萄牙等国,到鸦片战争以前已跃居于西方国家对华贸易的第二位,仅次于英国。

    当时两国的贸易基本上是以物易物为主,美国输往中国的主要商品有皮毛、人参和棉花等特产和原料,而换取中国的茶、丝和土布等初级产品。由于当时中国基本上采取一种排斥外来物的心态,从而无法大量接受国外的产品,对美国产品需求自然就不多,这就使得当时的中美贸易,中方一直处于出超地位。美国为补偿这一贸易差额,先是用白银,其后用英国棉布,最后乃至走私鸦片。这也就是说,中美贸易关系开始由对等互惠的关系向不对等方面倾斜。同时,该时期中美关系,虽然美国的对华贸易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商人手中,如纽约和波士顿的大商号,但美国政府出于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占据海外市场。这与清政府限制海外贸易的闭关政策相比迥然相异。正因为两国政府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取态不同,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1844年《望厦条约》的签订是中美贸易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美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地取得早期殖民者在中国获得的利益和特权。政治对中国贸易关系的渗透就是以此为肇端。18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更为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加上清王朝的低关税,促进了美国对中国进口增加。1850年代以后,中美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国内战争爆发,美国在中国的经济扩张也逐渐受到限制。之后的六七十年间,美国实行“西进运动”,把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的13州,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以实现其“天然疆界”。美国致力于开发国内资源和市场,海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了。

    这时在东亚崛起的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开始占了上风。甲午战争后,中日贸易一路上升。面对着日本的挑战,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种政策更是把中美贸易关系政治化了,为实现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均沾奠定了基础。当然其政策对维护国际交往中的平等与正义,保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起到不小的作用,因此博得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好感。从此,对美贸易逐渐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流。特别是现代以后,中美贸易基本上主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到1945年,美国甚至独占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革命。中美贸易之间的产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中美贸易中,美国的工业制成品开始显露出绝对的优势。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美有限的制成品输出日渐缩减,原料及半制成品输出则不断增加,从而使中国逐渐地成为美国工业化产品的原料市场。相反,美国对华出口的初级产品显著减少,而钢铁、机械、煤油等制造品增加十分迅速。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恶化了中国对美综合贸易条件,从1895年开始,中国对美贸易由出超转为入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在这个时期,通过中美贸易让现代社会的一些工业品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建国以后,由于朝鲜战争,中美关系进入敌对状态,加上政治、意识形态等原因完全中断了中美贸易关系。这个时期的中美贸易多以经过香港转口。香港也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崛起。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