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工程先行(1)(1/2)

    常常有人讲,太平洋拿这么工程,肯定跟政府有什么交易,要就是拿地方烂企业,工程算着回报。这实在是冤枉了太平洋!

    相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应运而生的“引江工程”是太平洋建设的前身。得益于那个“吃亏是福”的第一桶金,严介和引领着“引江工程”在“要致富,先修路”的年代,跃上沪宁高速、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江阴长江大桥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一展身手雄姿。经历了几年资本、知本积累,严介和按着“引江”入海进“太平洋”既定的目标行进。

    1993年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经过了1994这样一个“改革年”、“攻坚年”、“关键年”,宏观经济开始了软着落。朱鎔基的财税、金融、投资、企业、住房、物资一系列“改革新政”全面推进。硬性分税制的财税改革目标直指能源、交通、通信等中央全局考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中央在硬性打破经济发展的瓶颈。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热潮就将来临。

    严介和兴奋地嗅出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商机。

    “太平洋建设是特色国情、特色背景、特色产业条件下的特色企业。”严介和演讲时经常这么讲。

    抓的就是这么个点。1995年12月7日,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企业定位: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做交通。强化大交通意识,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多元配套发展。

    1996年6月,严介和注资1.05亿元,成立了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宿迁市府大道工程项目,是太平洋做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标志性启动工程。也是后来被称之为BT模式的一个雏形项目。

    1996年,按照国务院区划调整部署,原来的淮阴市一分为二,宿迁市作为地级市单列出去。

    本来就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要在贫困的版图上建起一座新城,钱,当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硬门槛。

    市委、市政府办公区域按规划先需启动纵横几条大道,没有钱,甚至连市财政局都没成立。时任市长了解太平洋,了解严介和,便找到了严。

    “眼下没钱,还行?”市长很直接。

    “行!太平洋一向听政府的。”严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