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章 阶段人生(2)(2/2)

件,还有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在登场时都会有号鼓鸣奏;当我们年老回顾之际,发觉他们都是静悄悄地来到,好似从边门溜进来,几乎无人觉察。

    视野明晰

    人生阅历为我们带来的主要结果是“视野明晰”。这是我们成熟的特征,也使得这个世界跟我们青少年的时候看来不同。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把事情看得平常,按照实况接受各种事物。而在早年,我们看到的是用我们心中的遐思怪念、经由承袭而来的偏见以及奇异的妄想拼凑而成的梦幻的世界。我们未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者说,我们所见的景象是扭曲的。经验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我们从大脑的幻想,也就是从年轻时所得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

    最佳的教育方式

    最佳的教育方式是,不让那些错误观念进入我们的脑海,尽管它的目标是消极的。但是,这一任务充满困难。首先是孩子的所见所识要尽可能加以限制,就是在限制中也只能给予清晰和正确的观念;只有在孩子把范围内的事物都有适当的领悟之后,才可以把范围扩大。我们要小心,不允许任何东西是含糊的,或是有什么让人一知半解或者误解的。这种训练的结果是,孩子们对人和事的观念在性质上有限而简单,但在另一方面,他们的观念是清晰而且正确的,以后只要扩展而不是改正。同样的路线要继续维持到青年期。这一教育方法需要特别强调,禁止阅读小说,用适当的传记文学代替小说的地位。

    智力上的优越

    智力上的优越,即使是最高级的,也不可能让谁在谈话中取得崇高的地位,除非你已经年近四十。年龄和经验能让一个才智最为平庸的人,跟极有才分的人相抗衡,只要后者年事尚轻。当然,我在这里所指的是个人本身的优越,不是靠作品已经取得的地位。

    年过四十

    年过四十,只要稍有智力的人——上天让六分之五的人们智力极为平庸,超出这些人的智力就是稍有智力——都会显露一些愤世嫉俗。到了这个年纪,我们从检查自己的性格中,很自然地就能推断出他人的性格。其结果是,我们发现不管是理智的品质还是感性的品质(通常是两者一样),他们都未能达到自己的水平,因而逐渐感到失望。因此,我们很乐意避免再跟他人有任何纠葛。一般而言,每一个人都喜爱或憎恨独处——换句话说,独立遗世——其程度视个人对自己价值的看法而定。

    早熟

    年轻人如果对于世界的了解和处世之道早熟,也就是说,要是他很早就知道怎么与人相处,好似胸有成竹地踏入社会,无论从智力或是从道德观点来看,都不是良好的现象。它代表市侩的性格,在另一方面,看见人们的举措大惊小怪,与人交往时笨拙而且脾气执拗,显示出比较高尚的气质。

    感觉死亡

    青年攀登人生的山峦,看不到死亡(死亡的山峦在另一边的山脚),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青年时期那么愉快、生趣盎然。一旦我们越过山顶,死亡就出现了——在越过山顶之前,我们只是靠听闻略知死亡的。这就让我们感到气馁,因为在这时,我们开始觉得精力衰退。昔日朝气蓬勃,如今只有严肃认真;这种变化甚至在我们脸上都能看出。年轻时,人们可以随意告诉我们什么都无所谓,我们把生命看作是无穷无尽的,漫不经心地消耗时间;年岁越大,我们越为厉行节约。朝向生命的终了,我们每过一天的感觉,就像死囚一步步走向绞刑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