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章 阶段人生(2)(1/2)

    幸福的幻影

    春天开始,树上的嫩叶子颜色相似,形状也差不多一样。在人生的最初几年,我们都彼此相似,大家和睦。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相异就开始了。像一个圆周的半径范围,我们越往前走,分离就越大。

    我们生存的前一半所占有的优势,比后一半多得多。青年时期是前一半的剩余部分,因为要追求幸福,弄得烦难和困苦重重,似乎觉得“幸福”在人生路途之中是一定可以遇到的,这一希望到末了总是失败,导致满腔怨恨。某种模糊的未来幸福是在梦想中诞生,由空想构成的,这种幸福的幻影在我们眼前浮动。我们寻求它的实体,徒劳无功。年轻人无论处境如何,一般都对现实不满,他把失望完全归罪于自己一生初始的情况,因为跟他原来的期望非常不同。而究其原委,是他现在初次体验出人生到处都是空虚和苦难。

    如诗人生

    “世界对人是宽宏大量的”,一个年轻人在早期教养中如果能除去这一观念,对他将有很大的好处;但教育的一般结果是加强这一妄念,我们对人生的初始观念,通常是从小说而非生活实际中得来的。

    在我们青春时代明媚的早上,人生的诗歌在我们面前展现壮阔的景色,我们奋不顾身,热切地要看它实现。我们简直是期望能抓住彩虹!青年预期他的事业宛如有趣的浪漫,这里就隐藏着我一直在叙述的失望的胚芽。这些景象如此可爱,其原委就在于它们是空想的,并不真实。在观看它们的时候,我们是居于纯知识的领域,这一领域是自足的,没有真实人生中的熙攘和斗争。试图实现这些想像,就是把它们定为意志的目标,其过程总是痛苦的。

    人生可以比喻为一幅刺绣,我们在前半生所见到的是刺绣的正面,后半生所见到的是反面。反面没有正面那么漂亮,但是比较具有教导作用,它能说明丝线如何绣在一起的。

    真实的痛苦

    我们前半生的主要特征,如果是渴望幸福从未获得满足,我们的后半生就是害怕遭遇不幸。当年事渐长,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到,所有的幸福在性质上都是梦幻似的,只有痛苦是真实的。于是,在年长的时候,我们(或是我们之中比较明智的)转为专心于消除此生的一切痛苦,巩固我们的地位,少去追逐快乐。对了,我可以这么说,在年老时,我们比较有能力阻挡“不幸”的到来,在年轻时,我们比较有能耐逆来顺受。

    心态的改变

    年轻的时候,听到门铃响声总是高兴的,我这么想:啊,好事来到。到后一阶段,我在这些时候的情绪却是沮丧多于快乐,我这么想:请上天帮助我!我该怎么办?对于世人,任何稍有才能或杰出的人在情绪上都有相似的剧变。就为了这,他们不能说是正正规规地属于这个世界,根据优越的程度不同,他们或多或少地遗世独立。在青年时期,他们感到被世界遗弃,到后来,他们觉得好像已逃离这个世界。前一个感觉是不愉快的,出于愚昧;后一觉察是愉快的,因为在这时候,他们已了解世界的真相。

    与前半生相比,后半生就好像一个音乐乐段的后一部分,它已经降低热切的渴望,而表现出更多的安谧和宁静。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只因为在青年时,我们幻想世上的幸福和欢乐多的是,只是不容易相碰而已;年老时,我们知道事情并非如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心态是完全恬静,尽力享受当前的时刻,我们甚至会为一些小事高兴不已。

    我们在早年的想像是,此生中的首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