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玉才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帝国的回忆 >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

1877年的上海:火轮信使(2/2)

样清洁和舒适,但十分方便,而且价格不贵。这种人力车雇一辆的价格是每小时10美分,如包租一天,是50美分。在日本,这种人力车只做商业用途,可不是用来享受愉快旅程的。

    在上海,任何人若想获得别人的尊敬,他必须有一匹马和一架马车,需要以这样的气派在外滩或某条郊外马路上露面。清国人使用的驭马大多是骏马,许多马都能跑得飞快。他们也从加利福尼亚或其他地方进口了一些洋马,但当地气候对这些洋马不利,因此多数人更愿意用本地马。上海的赛马会花费巨大,而本地马几乎从来不用于赛马。

    电报和蒸汽快船改变游戏规则

    环球旅行家的大量出现,并非是上海曾闻名遐迩的好客态度消失的惟一原因。上海的商业近来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利润也不像原来那么丰厚了,因此好客程度也随着利润一起下滑。在没有电报、蒸汽轮也十分稀缺时,少数商行占据了本地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甚至垄断了上海的贸易。

    使用蒸汽快轮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将新加坡和香港的市场行情尽快带到上海。当时,一些最激动人心的快船比赛就发生在相互竞争的商行之间。一方如果比其他商行早一天知道茶叶、大米和棉花的行情,它就能抢占先机。当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交易价格时,它已经独霸市场。在许多年里,宝顺洋行和旗昌洋行就是以这种方式来竞争经营的。

    商务函件通过快船从香港送到上海。这些快船的烟囱一刻不停地向外冒着蒸汽,待机而发。一旦拿到送往上海的商务函件,它们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直冲出去。这些船上没有一个乘客,也没有一件货物,别的信件也一概没有。总之,它没有任何额外的负担。

    据悉,快船的船长和船员都是从所能找到的最矮小的人中挑选出来。他们的蒸汽船快得像风一样,驶往上海。在扬子江江口,有一个跑得特别快的家伙等在那里,信件就交给他。禁止快船立即进入上海,以防止船员偷偷摸摸地带出信息。它要等在上海外面一两天后,才可以悠然驶入黄浦江。

    大多数情况下,由此带来的金钱回报足以支付快船的所有开支。据说,旗昌洋行有一次花了50万美元,另一次花了40万美元,还有几次花了25万美元。

    然而,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一切,赛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任何人只花一点美元就可获知伦敦、纽约、巴黎或圣彼得堡当天的行情,再没有人可能比别人有更多的信息优势。电报出现前,所有贸易都操控在少数人的手中,小人物没有任何机会。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买卖,大商行不可能因为早几天拥有独家信息而挤垮他。我猜想,昔日的那些垄断商们面对此情此景,是多么厌恶而无奈啊!他们一定会为往昔的黄金时光而惋惜,对于今天盛行的新概念,又是多么愤恨!

    利润与先前比较,一下子薄了很多,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去年的茶叶贸易就是一个例子,当时欧洲和美国的市场都非常糟糕,几乎所有货物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好几个小商行都破产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以外。稍大一些的商行,也被迫在账本和资金平衡表上记录下一笔笔令人不悦的账目。所有的商行都不得不惨淡经营,那些几年内或单单一年就能积聚大笔财富的日子已经远去了,没有重新回来的可能。先前那些嘲笑别人只赚上千元利润的人,现在也为能够获得百元甚至十元的利润而感到满足了。

    从前,外滩上的饭馆开席时,总会伴随着香槟塞子从瓶口喷射而出的脆响。据说,那时一个晚上积累下来的软木塞,就需要好几十名苦力用扫帚来扫除。现在,人们只能偶尔听到开香槟的声音了。有时候,连续好些天都悄无声息。昔日的黄金时代和现在的反差真是好强烈,但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人们的生活比先前更谨慎和严肃了,当然还是有大量尽情狂欢的活动在上海发生。

    茶叶、棉花和石油

    清国茶叶贸易从好几个方面受到损害。首先,由于前面提到的原因,商业买卖从几家商行扩展到了许多家,这样导致竞争加剧,减少了单位货物的获利;其次,清国贸易刚开时,日本基本上还没有对外开放,当时荷兰人从日本运出的货物数量微不足道。而现在,日本大量出口茶叶,减少了人们对清国茶叶的需求量;第三,英国政府很早就开始在印度栽培茶叶,并努力在英国推广印度茶。过去几年里,印度茶发展迅速,严重地冲击了清国茶叶贸易。在清国的英商说,如果阿萨姆茶(Assam,印度东北部的邦)和其他印度茶叶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本世纪末,清国茶叶就将退出英国市场了。在过去数年里,上海的茶叶出口量已大幅下降,尽管许多商人坚信可以生存下去,但其他人对此不抱希望,他们认为事情只可能越变越糟,难见好转。

    进口贸易的希望也面临类似的情形。但是,据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会比出口贸易的前景要乐观一些。英国人在进口贸易上占有最大份额,他们垄断了鸦片贸易。鸦片每年将成千上万的清国人送入坟墓。如世人所知,清国政府早就希望能禁止鸦片贸易,但英国用大炮和军舰强迫清国政府将他们的子民推向堕落的生活,致使他们一批批地走向死亡的深渊。英国为了发展贸易,继续在对华鸦片贸易上占据垄断地位,我认为没有任何国家愿意取代它的这个地位。此外,英国在纺织、钢铁及其他金属贸易中,也占有最大份额。

    美国人曾与清国有相当可观的棉花贸易,但英国的棉花商们联合起来,将市场份额从我们手中抢了过去。我们的商标被伪造,贴在了曼彻斯特最低劣的产品上。英国商行把这些产品当成“美国制造”出售,损毁了我们的名声。而这些英国商行里还存有大量“英国制造”的上等质量的产品。他们窃取了我们的贸易,或者说保护了他们自己的贸易。据闻,如果我们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也采取适当措施,是可以夺回大部分贸易份额的。英国棉花质量已在过去数年间急剧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可以把比英国质量更好的产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出去。

    现在,美国出口到清国的主要产品是石油,其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清国有油井,但它们很少开采石油,也完全不知道提炼的方法。清国人很少使用机器,他们在这方面的主要需求就是衡器和一些简单的农机具。他们大量购买我们的白银和水银,将来可能会买得更多。他们也买了一些铅板,但很少买其他金属。一些行家认为,美国应保证其在清国的贸易份额,至少应保证在铅板和条钢贸易中的份额。条钢消费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像以往一样将铁出口至英国并获利,我们也可以努力在清国开展这项贸易。

    去年上海的进口贸易总额为4700万两白银,价值6000多万美元。如果不把银币计算在内,美国在其中约占100万美元的份额。显然,我们还可以表现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