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测量汴渠(1/2)

    汴渠是宋代漕运的重要航道。当时,大量的官私物资都通过汴渠运送,据《宋史·河渠志》记载,汴渠“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物华天宝,不可胜计”。但汴渠以黄河为水源,又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如果岁久而不加疏浚,就会使河道淤塞,造成河决泛滥之灾。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沈括奉旨疏浚河道,并勘测汴渠沿线地形。

    本则笔记记载了沈括测量汴渠水准高度一事。他因地制宜,采用“分层筑堰”的方法,利用大堤外旧沟,筑成阶梯形水堰,分别测出它们的高度差,加起来就得到了汴渠整个的地形高度差。这一方法是我国测绘技术史上的重大成就。在世界上,古代希腊人曾经测量过海的远近,古代罗马人也测量过街道的长度,但都限于平面测量,而地形高度差的测量则是自沈括开始的。

    国朝汴渠【汴渠】隋代开凿的运河通济渠的一段,是宋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水路交通要道。它从汴京经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宿州(今安徽宿县)、泗州(旧址在今江苏泗洪东南),流入淮河。现在大部分河道已湮没。,发京畿【京畿】古代国都附近的地区,对首都起保卫作用。畿,音jī。辅郡三十余县夫,岁一浚。祥符中,合门祇候使臣【合门祇候使臣】宋代官名,掌管宫内礼仪,迎接百官、使者朝参等事务。祇,音zhī。谢德权领治京畿沟洫,权借浚汴夫。自尔后三岁一浚,始令京畿民官皆兼沟洫【洫】沟渠。洫,音xù。河道,以为常职。久之,治沟洫之工渐弛,邑官徒带空名,而汴渠有二十年不浚,岁岁堙淀【堙淀】淤积沉淀……异时京师沟渠之水皆入汴,旧尚书省【尚书省】官署名,与中书、门下合称为三省,下辖六部,掌管全国行政。都堂壁记【壁记】嵌在壁上的碑刻记事文。云:“疏治八渠,南入汴水。”是也。自汴流堙淀,京城东水门下至雍丘、襄邑,河底皆高出堤外平地一丈二尺余。自汴堤下瞰,民居如在深谷。熙宁中,议改疏洛水入汴。予尝因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