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测量汴渠(2/2)

,按行汴渠,自京师上善门量至泗州淮口,凡八百四十里一百三十步。地势,京师之地比泗州凡高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于京城东数里白渠中穿井,至三丈方见旧底。验量地势,用水平、望尺、干尺【水平、望尺、干尺】测量地形的仪器。水平即水准仪,望尺即觇板,干尺即标尺。量之,不能无小差。汴渠堤外,皆是出土故沟水,令相通时,为一堰节其水,候水平,其上渐浅涸,则又为一堰,相齿如阶陛①,乃量堰之上下水面相高下之数,会之,乃得地势高下之实。

    ①【陛】台阶。【译文】

    国朝的汴渠,每年要征调京城附近的三十余县的农民疏浚一次。祥符年间,合门祇候使臣谢德权负责治理京城近郊沟渠,暂时借用疏浚汴渠的农民。从此以后每三年疏浚一次,开始时任命京城附近的地方官员都兼管治理沟渠河道,作为经常性的职务。日子久了,治理沟渠的工程渐渐松弛下来,地方官员只是带了一个虚衔,而汴渠有二十年没有疏浚,泥沙年年淤积沉淀。从前京城沟渠的水都流入汴渠,旧的尚书省政事堂壁记上记载说“疏治了八条河渠,向南流入汴水”,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自从汴渠淤积后,从京城东水门下到雍丘、襄邑,河底都高出堤外的平地一丈二尺多。从汴堤上往下俯瞰民房,就像处在深谷里面。熙宁年间,商议改疏洛水入汴渠。我曾因此出使,沿途按察汴渠,从京师上善门测量到泗州淮口,共八百四十里又一百三十步。按照地势,京城的地面比泗州共高出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在京城东边几里地的白渠中挖井,挖到三丈深才见到旧的河底。测量地形,用水平、望尺、干尺去量,不能没有小的误差。汴渠大堤以外,都是过去挖土筑堤留下的旧沟水,让沟水相通之后,筑一道堰拦住沟水。等到水与堰平了,上游的水逐渐干涸,于是又筑一道堰。各道堰依次排列像阶梯状。于是测量每道堰上水面与下水面的高度差,把各堰的高度差相加,就得到了地势高下的实际数据。